![]() |
|
|||
天津北方網訊:水裡栽花種草,岸邊密織林網。薊縣在實施新一輪水資源保護工程中,今年首次在於橋水庫岸邊大規模栽植荷花、蘆葦、檉柳等淨水植物,並在庫區周邊完成植樹造林5萬畝。
記者近日在於橋水庫北岸白莊子濕地看到,30多名工人在岸邊荒灘上栽草綠化。和以往挖坑植樹不同,工人們手持鐵?在濕潤的地塊戳上小洞,然後放上蘆葦苗木踩實,植物種植密度非常大。『在濕地裡種植蘆葦很容易成活,你看,這些蘆葦纔栽半個月就開始長出新芽了!』按照規劃,今年薊縣實施的林草濕地工程總任務共有7090畝,涉及漁陽、出頭嶺、馬伸橋、五百戶4個鎮鄉。目前已種植檉柳等樹種3000畝,共15萬株。種植蘆葦、荷花等水生植物2000畝,共1290萬株。
『淺水區主要栽種浮水植物荷花;濕地栽種挺水植物蘆葦和兩棲植物野生茭白;岸邊栽灌木檉柳;外圍山坡上種植楊樹、柳樹等喬木林,形成多層防護網,淨化庫區水質。』薊縣林業局營林科科長劉鳳鳴告訴記者,按照『水生植物—濕地植物—灌木—喬木』營造有層次的植物群落,形成穩定的濕地生態系統,可有效保護庫區水質。荷花、蘆葦、野生茭白、檉柳等植物都是淨水植物。荷花不僅能改善水質,還具有較高觀賞性。野生茭白、蘆葦都是典型的濕生植物,病蟲害少,生命力強,有很強的淨污能力。而檉柳又稱『紅柳』,抗旱耐澇,對重金屬有吸附作用,密植後還可防止岸邊水土流失。
從去年起,薊縣啟動新一輪水源保護工程,計劃用3年通過實施林草濕地工程、種植結構調整、文明生態村建設、畜禽養殖技術改造、水庫封網管理等措施,提昇庫區水質安全。截至目前,環庫沿22米高程線已全部實施封網,並設立了警戒區;警戒區內的坑塘、魚池、灘涂、濕地正實施林草濕地工程,到今年夏天,庫區沿岸所有裸露地塊將全面覆蓋綠色植物。預計到明年底前,將完成水庫周邊9.3萬畝農作物結構調整,發展綠色農業、高效農業和生態農業,減少因施用化肥農藥導致的水源污染;在庫區周邊創建77個生態文明村,垃圾、污水全部實行無害化處理;對匯水流域養殖豬10頭以上、雞500只以上、鴨200只以上規模的圈捨,全部實施生態床技術改造,實現畜牧業生產『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