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隨着5月31日世界無煙日的臨近,本報接到很多讀者來信來電反映本市醫院裏吸菸屢禁不止的問題。有些人在醫院候診或陪伴病人,還要在禁菸區吞雲吐霧。
2012年5月31日本市出臺《天津市控制吸菸條例》,目前該《條例》已經施行近兩年,市民在規定的各類禁菸場所不能吸菸,應該是人人皆知。而且在公共場所吸菸將被勸阻,屢勸不改的菸民還有可能被處罰,但是仍然沒有完全阻擋上癮菸民的違禁。記者針對讀者對醫院內吸菸問題的反映,來到醫院進行了現場調查。
[走訪範圍]
5家醫院,其中兩家爲專科醫院。分別爲:天津市中心婦產科醫院、天津市兒童醫院、天津市醫科大學總醫院、天津市長征醫院、天津市第一醫院。
[調查地點]
以上述5家醫院的診療區、病房區、走廊過道區爲主要調查地點。
[調查內容]
1.有無明顯禁菸標誌;
2.有無煙頭和吸菸者;
3.醫院方面發現吸菸者後有無勸導行爲;
4.吸菸者是否服從勸阻。
調查1
地點:天津市中心婦產科醫院
乾淨整潔無煙蒂
室外吸菸區裏聚菸民
4月16日上午,記者來到了天津市中心婦產科醫院。在醫院的院子裏,一個“無煙醫院”的警示牌擺在當中,人們都能看見。走了沒有多遠就看到一羣人聚集在院內一個角落中,記者連忙走上前去查看究竟。原來是中心婦產科醫院專門爲廣大煙民們開闢出來的“吸菸區”。
記者在門診大廳門口看到“本院是無煙醫院,禁止在院內吸菸”的標誌,附近地面、垃圾桶也都看不到一個菸頭。在醫院一樓、二樓的產科診室等待區和彩超、B超、各個診區檢查處門口,有許多陪同就診的家屬,他們大部分都是男性。記者觀察了半個小時,並沒有發現吸菸現象。在住院大樓,記者查看了病房、走廊、醫生辦公室乃至垃圾桶,沒有發現菸頭。
從樓梯間上樓,正好碰到一個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員在勸導一名準備吸菸的家屬。沒說兩句,這名正準備吸菸的家屬就將已經拿出來的煙放了回去,並且連聲致歉。這名工作人員的胳膊上戴着一個禁菸員的牌子,她告訴記者,“我是這裏物業公司的員工,在這兒幹這個禁菸員差不多三年了,或許是因爲醫院本身的氛圍所致,工作這麼長的時間,我從沒有因爲勸阻菸民禁止他們吸菸而打架,這些菸民也都是積極的配合。”
中心婦產科醫院控煙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說:“我們醫院可以說是‘無煙醫院’。醫院對此非常重視,專門成立‘控煙工作委員會’,分設了控煙工作的管理小組和各科室的控煙管理員。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定期對全院控煙情況進行檢查、考覈。這些都是與醫護人員的工資、獎金有着直接的掛鉤。嚴重違規的我們還會進行全院的通報批評。曾經有過醫護人員抽菸的情況,我們對此也是進行嚴厲的處罰,這些都是對我們自己醫護人員的管理。對待病人家屬我們有各個部門自己負責的區域,如果他們不對這些菸民進行勸阻的話,在他們的管轄範圍內發現菸頭或吸菸者,那麼我們也是會對他們進行處罰,記錄在考覈裏。總的來說,就是進行疏堵結合吧!”
調查2
地點:天津市兒童醫院
煙霧繚繞薰他人
過往醫護人員無人阻
4月16日下午,記者進入天津市兒童醫院急診樓門口時,看到在其顯眼位置貼着本單位爲“無煙醫院,請您不要在醫院任何區域內吸菸”的字樣。走到大廳,只見裏面人頭攢動。不少孩子的家長坐在大廳的椅子上看報、玩手機以消磨時間,沒看到有人在抽菸。
記者乘坐電梯來到三樓病房區,剛出電梯就已經聞到濃濃的煙味,甚是嗆鼻。一名菸民正在電梯口旁若無人地吞雲吐霧,在這名菸民身後就張貼着“禁止吸菸”的警示標識。可是他卻熟視無睹,而坐在他旁邊的幾名市民則不約而同地皺起了眉頭,用手扇着煙霧。在他吸菸的過程中,儘管他身邊的被動吸菸者明顯流露出不快,但並沒有人上前阻止,過往的醫生和護士也無一人上前勸阻。
隨後,記者沿着樓梯向下走,發現該院幾乎每一層的“公共休息處”都有菸頭的蹤影。而越是貼着“禁止吸菸”標識的地方,地上的菸頭就越多。經過攀談後,一名正在吸菸的老大爺告訴記者,“在裏面抽怕影響孩子,這樓梯口又沒有什麼人,抽幾口無所謂,你沒看這一地菸頭不就是個默認抽菸的地方嗎?”雖然在頭頂的上方就是一個明顯的警示牌。可是,患者家長三五成羣地聚集在這裏聊天抽菸,彷彿這裏就真的成了“公共吸菸”的區域。
一位正在角落裏吸菸的病人家屬說,“我知道這不能抽菸,可是有時孩子的病時好時壞,我這心裏面總是不舒坦,走到這邊邊角角,抽抽菸心裏還能舒服點,反正這也不礙什麼事,孩子也聞不到。”
一名正在執勤的保安告訴記者,“我們可不去找罵(勸阻會捱罵),他們願意抽就抽吧!你看見這個攝像頭沒有,只要沒有攝像頭的地方你就都可以抽沒人管。”
調查3
地點:天津市醫科大學總醫院
禁菸標識如虛設
記者勸阻菸民竟遭罵
4月16日下午4點,記者從兒童醫院出來後,趕往天津市醫科大學總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是本市最大的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爲一體的綜合性大學醫院,爲三級甲等醫院。這讓記者對醫院的管理充滿了信心。剛進總醫院的大門口,就看到院內設置的吸菸區裏坐着很多正在休息的大爺、大娘,卻沒有看到一個吸菸者在此吸菸。往前走一點兒,就在急診大廳的大門口看到張貼着一個“您已進入無煙區”的警示牌。可就是在它的正下方,一名菸民正在一邊打着電話,一邊大口地吸着香菸。他還不時地給旁邊的朋友讓煙,兩個人一邊抽菸一邊興奮地聊天,對於在他正上方的警示牌根本就視而不見。幾分鐘後,這名菸民將菸頭向臺階下一彈,便急匆匆地進去了。記者走到警示牌下方的垃圾桶一看,垃圾桶內已經全是捻滅的菸頭,菸灰也撒了一地。
記者進到大廳裏走了一圈,在地上並沒有看見菸頭,垃圾桶裏也沒有菸頭。在樓梯的拐彎處,和天津市兒童醫院一樣,這裏也成爲菸民們的聚集處,地上滿處都是菸蒂。回到了急診大廳的門口,這時正好趕上一撥正在抽菸的菸民,記者上前進行勸阻說這裏也是禁菸區域,一位菸民罵罵咧咧地說:“我這又沒有在大廳裏面抽菸,門口抽菸也管,這也管的太寬了吧!人家醫生還沒有說話呢!”隨即,這名菸民又繼續和旁邊的朋友邊抽菸邊哈哈大笑起來。
調查4
地點:天津市長征醫院
無煙醫院現煙具
各層都有自制菸灰缸
4月17日上午9點,記者走進了天津市長征醫院。在醫院門口的正中間,“您已進入無煙醫院”的大型指示牌甚是醒目,在醫院的各個顯著位置,“禁止吸菸”、“無煙醫院”等公告牌隨處可見,在大廳裏也並沒有看到菸民的存在。來到了衛生間,記者驚奇地發現就在衛生間的洗手池上,赫然擺放着一個正方形的自制菸灰缸。菸灰缸已經是破舊不堪,可以看出使用的是多麼頻繁,菸灰缸裏也盛滿了菸頭。在衛生間的外面,“無煙醫院”的牌子乾淨地擺放在門口,也不知道是誰將這簡易的菸灰缸卻放在了廁所裏面。
記者乘坐電梯來到了長征醫院的5樓,這也是病房區。病房區裏乾淨整潔,沒走幾步就看到了讓家屬休息的椅子,記者剛一坐下就看到椅子下面有兩個奇怪的鐵皮桶,拿出來一看,裏面裝滿了已經抽完了的菸頭。坐在椅子上沒一會兒的工夫,就來了兩個守護病人的家屬,他們從口袋裏拿出煙來痛快地抽着,時不時還往“菸缸裏面彈幾下菸灰”,地面上亮潔如新,來往的醫生、護士有的匆匆走過絲毫不做停留,有的還與正在吸菸的家屬微笑着點頭示意,對病區內吸菸的現象視而不見。
記者來到醫院的導診臺,詢問正在當值的護士,醫院裏有沒有可以吸菸的地方。這名護士很堅決地告訴記者:“這是無煙醫院,在醫院裏的任何地方都不能抽菸!”可是,那些在醫院各個角落中的自制菸灰缸又是誰放的呢?
“在醫院裏抽菸的大部分都是陪護。患者大部分都不抽菸,來探視病人的,就那麼一會兒忍忍也就過去了。只有在醫院裏的陪護,他們每天都要在醫院裏打地鋪,哪也不能去,只能找個地方抽菸解乏,醒醒盹兒了。”一位病人家屬告訴記者。
調查5
地點:天津市第一醫院
抽菸引起“口水戰”民警解析紛爭緣由
4月17日下午,記者來到了天津市第一醫院。剛走到醫院門診大廳門口,就聽見一聲怒吼:“我抽菸礙你嘛事?”一名看起來60歲左右的大爺正衝一名婦女大聲喊叫。一邊嚷着一邊狠狠地吸着香菸,衝着這位婦女吐着菸圈。嘴裏還嘟囔着:“我就抽了,我就抽了,你還能抓我啊!”
一名巡邏的民警看到後,立刻將爭吵的兩人勸開。這名婦女向民警道出原因:“警察同志您給評評理,今天我到醫院來複診,剛一進門,就看見一位抽着煙的大爺迎面走來,他邊走邊看着手裏的單子,煙還在抽着,我路過他身邊時,菸灰抖在了我身上。我就說了句‘大爺門口抽吧,醫院這兒不能吸菸。’話一出口,大爺就急了,嫌我管的寬,管的多,還罵罵咧咧的。”大爺也不含糊地說道:“我都拿完藥了,沒看我正往外走着,她就非得多這嘴,什麼都管了,抽菸犯法啊?”民警對他們進行了勸導後,這名抽菸的大爺也掐滅了菸頭。
記者隨即向這名民警瞭解情況,原來這名警官叫王迪,是第一醫院的轄區民警,王迪告訴記者:“這類事情時有發生。大多是患者家屬與患者家屬;病人與其他病人家屬;保潔員、保安與病人家屬之間發生的矛盾比較多。醫生、護士勸阻菸民禁菸時,吸菸者往往都會聽從勸告。其他身份的人員對吸菸者進行勸告時,則沒有威信力,吸菸者覺得對方憑什麼管我,一句不和就會發生語言或肢體衝突。”
門診辦公室的劉新大夫是第一醫院的一名控煙監督員,她說:“3年來每天都在和菸民打交道,像我們穿着白大褂的,吸菸者都會給面子,一般大夫一說,或是我們上前勸解還是會理解並停止吸菸的。保潔員、保安作爲控煙巡視員在日常工作中往往不被尊重,他們在勸禁菸方面付出的比我們要多得多。當然我們也理解,有時病患家屬心情不好,抽菸可以緩解一下心情,可醫院就是醫院,有些規定該遵守還是要遵守,良好環境得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啊。”
相關鏈接
本市禁菸相關法規
市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的《天津市控制吸菸條例》,爲控煙提供了法律保障。條例具體規定了13類場所的室內區域禁止吸菸:
(一)各級各類學校、培訓機構的室內區域;
(二)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室內區域;
(三)社會福利機構的室內區域;
(四)圖書館(室)、檔案館、博物館、紀念館、科技館(宮)、美術館、展覽館、影劇院、音樂廳、文化館(宮)、青年宮及其他科教、文化、藝術場所的室內區域;
(五)錄像廳(室)、遊藝廳(室)等娛樂場所和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的室內區域;
(六)商場(店)、超市、書店等購物場所的室內營業區域;
(七)公共體育場館、運動健身場所的室內區域及室外的觀衆區、比賽區;
(八)文物保護單位、公園等場所的室內區域;
(九)賓館、旅店等提供住宿服務場所的室內公共區域和無煙客房;
(十)機關、團體的室內區域;
(十一)前十項以外的單位和組織的辦公室、會議室、餐廳,以及向公衆提供金融、郵政、電信和其他公共服務的室內區域;
(十二)客運公共汽車、長途汽車、電車、出租汽車、城市軌道交通車輛、船舶、飛機、火車等公共交通工具內,以及售票廳、等候室、室內站臺等室內區域;
(十三)法律、法規和規章確定的其他禁止吸菸的場所及區域。
條例規定,禁止吸菸場所不建立禁止吸菸管理制度,不設置禁止吸菸檢查員,不開展禁止吸菸宣傳教育工作;在禁止吸菸區域不設置醒目禁止吸菸標誌;在禁止吸菸區域內設置菸缸等與吸菸有關的器具;對在禁止吸菸場所、區域內吸菸者不予以勸阻的將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單位處五千元罰款,並對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主要負責人處五百元罰款。
個人在禁止吸菸場所或者區域吸菸且不聽勸阻的,條例規定,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並可處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罰款。阻礙控制吸菸執法人員依法執行職務,侮辱、誹謗、威脅、毆打控制吸菸執法人員、禁止吸菸檢查員、勸阻吸菸的人員,將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互動板塊
關於醫院吸菸屢禁不止的話題,微博和微信上的網友也都發表過自己的意見——
一介平民:講文明,首先應該從不在醫院裏吸菸做起。醫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這裏雲霧繚繞,病人哪受得了。
小阿菊:醫院的醫護人員,不能見抽不管呀。其實,絕大多數患者和家屬是尊重大夫的。
@樂的鼻涕冒泡泡:在醫院裏抽菸是最大的陋習,真心希望醫院能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讓百姓放心看病、放心住院。
@笑得鼻涕冒泡泡:中國的菸民,很多都缺乏公共意識,雖然這裏不乏有對熟人的禮數,但缺乏的卻是對陌生人的尊重……
@大麥猴:抽菸管理的制度好定製,可是抽菸的管理制度如何去落實,這就需要用時間去證明了。
@佳琪:很多醫生都在醫院裏面抽菸,這怎麼能夠讓病人以及病人家屬不抽菸呢?
@阿楊:沒有人去管這個閒事,光有制度沒有人去保障,有什麼用呢?
記者手記
“煙燻”的醫院
怎麼能健康?
公共場所能否全面禁菸,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體現。醫院作爲特殊的公共場所,每天有無數患者會集此處,包括身體弱者、老人、兒童。大家都知道吸菸有害健康,尤其被動吸菸更加有害健康。吸菸是很多疾病觸發的根本原因,而二手菸中包含4000多種物質,其中包括40多種致癌物質,如被不吸菸的人吸進體內,亦可能和氡氣的衰變產物混合一起,對人體健康造成更大的傷害。
醫院吸菸帶來的危害也在大大加深,不光危害自己,也危害着他人的健康。醫務人員是否抽菸,這完全取決於醫院對於這項管理規定的重視程度。但對前來就醫的患者或家屬,醫院只能通過加大督導和勸阻來解決吸菸問題。而成功與否,這還是要歸到醫院的管理水準、歸到市民自身的文明意識上來。
在採訪中,一些醫院控煙人員和醫護工作者告訴記者,他們並不是不想管理,而是害怕勸阻惹來麻煩。其實,有一點應該向吸菸者講明白,勸阻他們吸菸是爲了大家共同的健康。
有人說,看一個城市社會文明進步程度如何,到醫院看看那裏的禁菸程度就知道了。建設文明天津,就應該從公共場所禁菸開始,尤其要從醫院禁菸開始。希望醫院加強禁菸的管理,同時也希望菸民爲了公衆,在醫院裏自覺放下您舉在手中的香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