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連續五年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一批文化場所硬件設施、創建多項文化品牌活動……。如今在新區,想看電影,“2191”公益電影免費送到家門口;想學知識,濱海文化講堂的大門隨時向您開啓;想欣賞高雅藝術,文廣局把國內外“大腕”請到您身邊;想參與文化活動,社區文化藝術節爲您搭建舞臺。多年來,讓羣衆得享改革開放成果,保證羣衆共享文化發展成果成爲新區文廣局不變的工作宗旨,然而,在新區文化事業快步發展的同時,新區的文化產業也“遍地開花”。
文化惠民項目就在百姓身邊
記者:今年是新區連續第五年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在這五年時間裏,新區將有多少市民從中受益?
張長海:五年來,我們堅持把建立覆蓋濱海新區全區的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爲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面向基層、服務羣衆,積極探索適合基層羣衆需要的新的文化服務方式,保證濱海新區羣衆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在此期間,我們組織實施了六大文化惠民工程,讓羣衆得享改革開放成果。還實施了七大工程,分別是基層文化設施網絡建設工程、市民文化素質提升工程、濱海“2191”公益電影放映工程、“三館一站”(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文化站)免費開放工程、外來建設者文化服務工程、文化廣場“千百萬”工程。到目前,我們完成了大沽炮臺遺址博物館、大港冬棗博物館建設,提升改造漢沽國際版畫藏書票館、漢沽刻字藝術館,新建和提升17個街鎮文體中心、86個農家書屋和153個居民書房、279個居村文化室等設施。累計組織開展500多場次濱海文化講堂以及各類文化藝術講座,累計放映公益電影14000餘場次。同時,大力鼓勵“三館一站”提升免費開放服務品牌建設,五年累計開展各類公益文化活動2000多場次。通過舉辦“濱海情”專業藝術團和文化志願者“濱海羣星藝術團”深入外來建設者集中的工地、社區舉辦“濱海情”慰問建設者巡迴演出活動,五年來累計約50場次,成爲外來建設者心中的知名文藝品牌。
今年搞啥文化活動羣衆說了算
記者:今年的文化惠民工程呈現哪些特點和亮點?
張長海:今年,我們將重點加強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建設,提升文化設施的現代化水平。其中,濱海新區文化藝術中心是我們打造的重點項目之一,將於今年開工建設。同時,還將重點提升改造濱海新區塘沽文化館、塘沽少兒圖書館、塘沽博物館、漢沽圖書館等一批文化場所硬件設施。還將按標準推動提升一批街鎮綜合文化站(文體中心)、居民書房、居民文化室和城市書吧。組織完成濱海新區第一次全國文化站評估定級工作。啓動全區公共電子閱覽室的建設計劃,推動各文化館、街鎮文化站公共電子閱覽室達標。出臺私人開放小微文化陣地參與公益文化的鼓勵辦法。進一步修訂《濱海新區促進民辦博物館發展的若干意見》。今年,我們將實施市民文化藝術素質提升工程,在濱海新區各文圖博場館面向市民組織開展濱海市民文化講堂;面向基層文化管理幹部和文藝骨幹舉辦文學、美術、書法、舞蹈、戲曲等專題培訓班;面向社區動靜態文藝團隊(社)舉辦“百日百團”培訓輔導班;舉辦高雅藝術欣賞季,組織市民免費觀賞。
今年,我們還準備採取問計於民的方式來組織推動第四屆社區文化藝術節,組織什麼活動通過徵求民意來確定。此外,針對市民提出的“文化惠民活動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除及時將相關信息在區文廣局網站和濱海數字文化廣場公佈外,編髮每月一期《濱海文化365》並及時大範圍發放,增加市民知曉文化惠民活動的有效渠道,方便廣大市民參與。
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速高於本地GDP增長速度
記者:近年來,濱海新區文化產業發展迅猛,文化產業增加值不斷攀升。今年,濱海新區文化產業工作目標是什麼?
張長海:今年,濱海新區文化產業工作將緊緊抓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有利契機,堅持以先進文化爲核心,以科技創新爲引擎,以“一區多園”爲載體,走高端化、集羣化、差異化、品牌化發展道路,不斷提高文化產業的自主創新力和核心競爭力。我們年內將加快推進一批重大文化創意支撐項目建設實施,促進文化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同時,文化繁榮發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文化產業總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大大增強,最終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速高於本地GDP增長速度。爲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將建設一批具備全國先進水平的重點文化創意產業項目和平臺,初步形成對產業創新和結構優化的服務支撐效應,拓展2-3個規模效益好、產業貢獻率高、具有較強競爭能力的文化產業聚集園,培育3-4個資產過10億元的骨幹文化企業、2個以上在國內外具有吸引力和影響力的名牌文化產品。
通過今年的努力,我們將在影視動漫、設計創意、廣告會展、數字新媒體、文化旅遊等領域基本形成產業結構合理、產業鏈條完整、產業關聯性強、創新能力突出、具有競爭實力的文化產業發展體系。
多方面推動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建設
記者:今年,新區將積極爭取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授牌,爲此,新區將從哪些方面着手努力?
張長海:我認爲,在東疆保稅港區建設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是我國實施文化“走出去”的戰略需要,也是加快區域文化事業和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當然,這也是開展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區改革探索的迫切需要。這項工作對於進一步加強國際、國內兩個文化市場聯繫,密切與東北亞、中西亞和歐洲及世界各地港口城市的文化往來,擴大我國文化對外開放,打造世界級文化樞紐港,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爲此,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從以下幾方面着手推動此項工作。一是籌備建立天津對外文化貿易服務有限公司,作爲申報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的經營主體;二是借鑑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運作模式,積極與海關進行溝通,按照“先行先試”的原則,努力探索相關文化產業政策的突破口;三是進一步完善《天津東疆對外文化貿易基地的產業規劃》,並着手做好相關基礎性工作;四是利用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有利時機,推進基地招商工作,吸引一批優質外向型文化企業入駐。
多項品牌文化活動今年繼續舉辦
記者:新區打造的國際生態城市博覽會、社區文化藝術節等活動已經深入人心。請問今年新區還將舉辦哪些文化品牌活動?
張長海:這五年我們着力塑造特色文化品牌,濱海文化影響力不斷提升。濱海新區社區文化藝術節已累計舉辦三屆,以依託本地文藝資源爲特色,是展示全區文藝活動水平和本土人才藝術風采的平臺。濱海國際藝術節屬於高端、交流型的文藝品牌,是對外學習、觀摩的窗口,已經舉辦三屆,藝術節精心選擇百姓喜愛的節目,全部演出場次由百姓憑身份證領票免費觀看。可以說,藝術節成爲百姓期盼的文化盛會、靚麗品牌。中國天津濱海新區國際作家寫作營,不僅是一個文化交流的平臺、對外展示的窗口,更是促進濱海新區文學繁榮發展的孵化器,目前已舉辦三屆,已有26個國家和地區的56位知名作家應邀參加活動,在這裏交流和分享了各自的文學經驗、情感和思想,創作發表作品,讓濱海新區聲名遠播。
今年,我們繼續推動文化品牌塑造,提升文化引領能量。一是組織舉辦濱海新區第四屆社區文化藝術節,爲全區市民搭建展示交流才藝的平臺。二是舉辦好傳統及重大節慶系列文化活動,組織舉辦元旦春節系列羣衆文化活動,面向全區組織“祖國頌”合唱大賽、“中國夢”少兒美術大賽等文化活動,組織開展彙報演出和展覽,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週年營造濃厚文化氛圍。同時,將進一步加強國內外文化交流,傳播濱海文化魅力。組織舉辦2014年天津濱海新區第四屆國際作家寫作營,推動濱海版畫與美術開展境外交流,在天津美術館舉辦濱海新區書法展等活動。通過這些品牌活動繼續增強濱海新區的文化軟實力。
與相關產業合作提升文化經濟力
記者:提高文化經濟力是今年新區文化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今年,在強化文化與科技、旅遊、金融融合方面將有哪些新的項目規劃或啓動?
張長海:的確,在文化與科技、旅遊、金融等方面融合發展上,新區嚐到了甜頭。爲此,在促進文化科技融合發展方面,我們將重點實施中國三維立體影視產業提升計劃,構建中國立體影視生產中心,建設中國互聯網電視節目內容製作基地。在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方面,我們將在北塘古鎮打造大型實景遊戲演藝,依託中國天津3D影視創意園區,建設天津華強3D立體影視基地體驗區,在濱海航母創立驚險體驗表演“危險地帶”,影視特效表演“飛車特技”等技術性能高、給人以全新視覺體驗的中型演藝項目。在促進文化與金融融合方面,我們將依託中心商務區推動文化藝術與金融創新發展,引進文化藝術與電影基金,爲新區內的文化企業或項目提供融資服務。同時充分發揮該區域金融創新優勢,積極探索文化產業與金融產業相結合的創新模式,積極申請國家文化金融合作實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