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屆魯迅文學獎所牽涉的“方柳之爭”持續受到輿論熱議。連日來,新浪微博名爲“stars1238”的用戶發表多篇微博對方方的言論表示明顯反對。記者聯繫到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學評論家樊星,他對記者承認“stars1238”系他本人。
樊星告訴記者,他參與了本屆魯迅文學獎的推選工作,並投了事件中備受爭議的詩人柳忠秧一票。而實際上,在本次湖北省作協推選到中國作協參評過程中,獲得全票通過的並不止柳忠秧一人。“事情已經過去了好幾個月,我記得不大清楚。大約7名,或者9名評委,也全票推選了湖北另一位詩人的長詩作品。”
中國作家網信息顯示,“第六屆魯迅文學獎參評目錄”公示已於5月30日結束。在該目錄中的詩歌一項中,湖北作協推薦上榜的作品包括曹樹瑩的《隱逸的火焰》、柳忠秧的《自由天下騎黃鶴》、牛維佳的《有形與無形》、閻志的《輓歌與紀念》、葉向陽的《飢餓的靈魂》。
問及如何評價柳忠秧的詩作,樊星說:“我的評價並不說滿。如今寫古體詩的詩人很多,像柳忠秧的作品這樣大氣磅礴的佔少數。”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稱,在本屆魯迅文學獎的推選過程中,相關專家針對柳忠秧的作品前後召開了四次研討會,這次魯獎推選上之後,又召開了一次作品研討會。
樊星坦言,在他參與過的多項文學評獎中,“打招呼”這種事情在所難免,絕對的公平很難保證。在水平相當的情況下,在陌生的和熟悉的作品中間,大家必然會選擇熟悉的。
“‘跑獎’這種事情其實並不新鮮,但是以此全盤否定評委的專業和品質則是偏頗的。”樊星稱,即使有的作品有人打了招呼,但是如果實在太爛了,是絕對不會投票的。即使個人投了一票,作品也難以通過。
樊星認爲,文學獎項爭議不斷的根源在於根深蒂固的“關係學”。“關係”植入於就業、招標等多項社會生活重要環節,這是中國文化的痼疾。作爲文學獎評選,即使評委會做到嚴守祕密,但是風聲也會很快傳出去。
“我們通常在評選的兩三天前才接到參評的任務,但是此前好幾天就會有人來打招呼,對此我們只能回覆‘我還沒接到通知啊!’”樊星稱,在各地,經常評獎的幾位評委爲圈內所熟知,因此通常評獎還沒開始,就會有人來找你,這是普遍現象。
“滅絕這種功利心幾乎不可能,但是我們能做的是儘可能扭轉和縮小不公正的心態。”樊星建議,在評選過程中,即使有些評委帶有很強的引導性,也要做到不跟票、不受影響。
與此同時,更多文學獎項背後的爭議和“內幕”也不斷浮出水面。樊星3日早上發微博稱,“今年年初,湖北評一省內獎,方方在投票前爲一位網絡寫手大說好話,企圖影響投票,但投票結果沒有讓她如願。當時在場的評委都可以作證。”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方方力挺其中一位作家,其言辭帶有明顯的傾向性。”
針對這次因“搞定評委”而引發的魯迅文學獎評獎風波,方方認爲,所有的評獎都應該尊重文本,用文本說話。“既然已經如此了,所有的事我都會直接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