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昨日,市文物管理中心在薊縣城東小毛莊村南的峯景苑建設工地的考古現場舉辦了開放日活動。據瞭解,該考古現場發掘兩個月來有重大發現,清理出兩漢時期以及明清時期墓葬26座,包括明清墓葬13座、東漢墓葬7座、西漢墓葬5座、戰國時期墓葬1座,其中7座東漢墓葬因其型制獨特、規模宏大、等級高貴,爲本次發掘的重要收穫,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科學價值。
這些墓葬位於薊縣269醫院附近。昨日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個個墓葬已經被髮掘出來,有的墓葬的甬道、主室、側室、耳室等已顯露出來,一些陶器在泥土中露出真容。在發掘現場,一張大桌子上擺放着許多發掘成果,其中有彩繪的陶盤、陶碗、陶燈、銅劍等,此外還有陶樓、糧倉、豬圈、陶狗等隨葬品。據介紹,本次發掘的墓葬屬於薊縣小毛莊漢墓保護區範圍,因建設工程施工,天津市文物管理中心在薊縣文物保護管理所配合下,經過考古勘探發現上述墓葬,並經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批准進行發掘。
對二號墓進行考古發掘
墓葬內的陶器
墓葬出土文物展出
墓主人不見了,主室發現銅縷玉衣片
據天津市文物管理中心主任梅鵬雲介紹,此次考古發掘中,東漢墓葬有了重要發現,這是首次發掘天津地區東漢時期列侯等級墓葬。2000年前的東漢墓葬到底是什麼樣的,記者跟隨梅鵬雲進入了二號墓,從甬道進入後,首先是墓葬的前室,石門上雕刻着朱雀、鋪首,雕刻的工藝精湛,甚至連2000年前的彩繪顏色都依稀可見。此外,石制的門框上還雕刻着躬身迎客的門吏以及櫘的圖案。“當時的人很講究禮節,門吏躬身迎客就不用說了,櫘就是現在的掃帚,當時的人迎客時,會一邊用掃帚掃地,一邊把客人請進來,表達了對貴客的尊敬。”梅鵬雲說。
繼續前行,經過側室後就到達了主室,主室是用很大的石塊壘起來的,頂部爲拱形,這是典型的東漢特徵,大門是一道對開的石門,石門上同樣有朱雀、鋪首的彩繪雕刻圖案,此外主室上還刻有雙層的三角形圖案。“很遺憾,這個墓葬被盜過了,我們發掘時,主室大門就是打開的,墓主人已經不見了,但我們在主室發現了一片銅縷玉衣片以及一些漆片,而在當時只有後嗣列侯、大貴人、大公主等才能使用銅縷玉衣。”梅鵬雲說。
據梅鵬雲介紹,二號墓東西寬12.2米,南北總長(帶墓道)28.8米,其帶方形迴廊的“甲”字形石室墓、墓室中出土的銅縷玉衣殘片以及墓門上畫像石的雕刻技法,都可證明該墓葬爲東漢早期列侯等級的墓葬,其獨特的墓葬結構型制,是迄今爲止,天津地區發現的兩漢時期最高級別的墓葬,也是目前已知全國唯一使用方形藏閣的列侯等級墓葬,學術意義重大。
將用3D掃描技術進行精確測量
“六號墓中同樣有重要發現。”在梅鵬雲的帶領下記者來到六號墓,這個墓葬較大,並且有6個室,墓門中發現的刻石上還有字跡,該墓葬有經過多次改建的痕跡,推測爲起初墓主人葬在這裏後,陸續有故去的人被葬在此墓,因此才經過了多次改建。據梅鵬雲介紹,六號墓墓門中發現的刻石應與該墓無關,而應與二號墓有關,刻石中提到的魯國、廣陽等地名及儀稚文、田仲、上尚、劉淑度等工匠名,說明該墓葬應該是東漢中央政府召集各郡國工匠所修,而在當時只有一定等級的人才能有這個待遇。
梅鵬雲表示,從全國目前發掘的漢代諸侯王墓葬陵園佈局推測,此次發掘的7座漢墓應該是一處東漢早期的列侯陵園及其家族墓地,陵園以二號墓葬爲中心,陵園中除二號墓主爲男性外,其他墓葬墓主應該都是其夫人,這是首次獲取到天津地區東漢列侯陵園的結構、佈局信息,對於天津地區漢代墓葬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接下來天津市文物管理中心會繼續進行清理髮掘,並會使用3D掃描技術進行精確測量,目前這個列侯等級墓葬的墓主人還是一個謎,等待着進一步調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