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住房公積金繳存的差距鴻溝有多大?記者在內蒙古省級貧困縣杭錦旗調查得到的數據顯示:當地職工繳存的平均水平不足1000元,但當地供電公司職工最高繳存達到15530多元。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地方和壟斷行業不顧國家明文規定,超比例超繳公積金,涉嫌違規避稅和變相發放福利。
壟斷行業違規超繳公積金
內蒙古杭錦旗2012年纔從國家級貧困縣調整為省級貧困縣,記者調查檢索到該縣供電公司2014年3位領導和2位職工的月工資,都超過40000元。工資最高的一位領導月繳存公積金達到15530.26元,一位非領導崗位普通員工的工資42000元,每月繳存公積金總數12000元以上。而杭錦旗所在市2013年度城鎮職工月平均工資僅為5574元,公積金繳存的平均水平不足1000元。
此間專家表示,該單位違規為職工超額繳納公積金,相當於變相發放了巨額福利;而該單位的天價工資,涉嫌以多發公積金逃稅少繳的個人所得稅金額也數額巨大。通過『多交錢少繳稅』,每月發放的福利總計超過14000元。
實際上,當地出現類似問題的遠不止供電公司一家,記者粗略檢索發現,當地以超比例、超基數違規繳納公積金涉及工、農、中、建四大銀行以及供電、礦業等壟斷行業,繳存基數多在20000元以上。有錢的多繳,沒錢的少繳或不繳。
記者調查發現,有部分省份根據『需要進行了調整』,最高的繳存比例已達到25%。
制度彈性拉大繳存差距
記者調查發現,公積金制度『彈簧』的隨意伸縮,正在不斷拉大各個群體的繳存差距。
——行業差距最懸殊。據武漢市審計部門審計,公積金繳存額度行業排序靠前的是金融、電力、燃氣及供水等行業,繳存額度靠後的是居民服務、制造、住宿和餐飲、批發和零售。而繳存不公體現最突出的就是私有企業,往往少繳甚至不繳。
——制度彈性造成差距。《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和財政部、稅務總局的有關規定,將公積金繳存額度限定在5%-12%,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執行,這也形成一個巨大的制度彈簧:有錢的多繳,沒錢的少繳或不繳。
記者調查發現,多數省份執行了國家規定,但也有部分省份根據『需要進行了調整』,最高的繳存比例已達到25%;繳存住房公積金的月工資基數也不一致,有的地方采用的是基本工資,有的地方是職工的津貼和工資之和。
專家觀點
別讓『隱性福利』衝擊公平底線
北京市公積金管理中心主任楊學鋒介紹,政策規定公積金『控高保底』,一方面保證繳存底線,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執行繳存比例和額度的『雙限』,也是防止有單位和個人濫用國家對公積金免稅的政策優惠,以及用超額繳納公積金變相發放福利。
『公積金執行中所反映出來的繳存不公,根子在收入制度。』內蒙古赤峰市公積金管理中心主任李林蔚說,公積金必須遵循『橫向公平性』原則,不能再對社會成員的收入差距產生二次放大效應。如果收入分配很難短期內實現公平,亟待統一的就是公積金繳存比例和基數范圍,防止公積金異化為過度福利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