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先有瀋陽道,後有潘家園。”收藏界的這句俗語充分顯示了天津瀋陽道古物市場在收藏界、文化界的歷史與地位。因此,日前和平區啓動瀋陽道古物市場綜合治理的消息引起了天津市民和各方人士的高度關注。
昨天,和平區政府爲此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公佈:“按照建設美麗和平、平安和平的有關要求,以清除安全隱患,確保地區穩定,爲居民生活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安全環境、市容環境爲目標,依照《天津市城市管理規定》,堅持管好合規市場、取締違規攤販、打擊欺行霸市、建立永久規章的原則,從8月1日至12月31日對瀋陽道地區開展綜合治理工作。”
“瀋陽道品牌歷史久遠且有影響,在古玩界享有很高影響力。市場外溢非常嚴重,最嚴重時達2萬人。此次治理主要爲讓其更加規範,對周邊整治主要爲消除安全隱患。地區整治納入制度化規範化治理範圍,納入區數字平臺考覈範圍。”和平區副區長路豔青說,“除了佔路攤位外,這次治理的重點還包括那些經營種類雜亂的攤販,他們經營的內容雜亂,跟古玩根本沒有關係,使古玩市場的質量大幅下降。”
這次綜合治理專門成立了以區委副書記爲組長,由綜合執法、交管、公安、街道等7個部門組成的綜合治理指揮部,組織200餘人的聯合執法隊伍,對瀋陽道古物市場進行保留規範,重點對市場周邊10條道路攤販違章佔路經營進行清理取締,解決市場內道路堵塞、安全隱患、佔路亂擺亂賣、各類機動車輛亂停亂放、市容環境衛生髒亂、火災隱患及地痞惡霸等6個問題。
8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進行綜合治理,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宣傳教育階段。以通告形式,使每個經營者瞭解清理佔路攤販市場的具體要求,積極支持、配合做好瀋陽道地區治理工作。
第二階段
集中治理階段。組成7個治理小組,圍繞6項治理內容,進行集中清理和佔領式管理。
第三階段
長效管理階段。本着邊治理邊鞏固的原則,對治理過的道路進行常態管理,形成長效機制。
資料顯示,瀋陽道古物市場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由瀋陽道、熱河路、哈密道、錦州道合圍而成,固定攤位900餘個。隨着古物市場在全國的影響力日益擴大,每週四集市交易非常火爆,在吸引了天津周邊及其他地區大量商販涌入的同時,市場外溢情況日益嚴重,已經外溢到周邊遼寧路、新華路等10條道路,佔路攤販3000餘個,遊人20000餘人。集市規模的自發和無序擴大,致使遊動商販雲集、佔路亂擺亂賣、道路交通堵塞、周邊環境髒亂差、安全隱患突出、居民出行困難,特別是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其後果不堪設想。和平區委、區政府對此高度重視,也因此決定對該區域進行重點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