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8月24日下午,中國駐比利時大使館教育處在布魯塞爾爲即將赴華留學的69名比利時學生舉行歡送會。他們都獲得了中國政府獎學金。
魯汶大學漢學系大三學生培琳就是其中幸運的一員。“我熱愛中國,一直盼望有機會去中國學習。”培琳興奮地對記者說。2010年,培琳到中國旅行了3個月,回國後她就報考了漢學系。她說:“北京讓我終生難忘,那裏高樓林立,非常現代,同時歷史悠久、文化獨特。”
15歲的德沃·林賽是69人中年齡最小的一位。儘管她現在只會用中文說“你好”“再見”等簡單的詞彙,但她精通另一門“中國語言”——乒乓球。旅比乒乓球教練王大勇對林賽讚不絕口,認爲她是目前比利時最優秀的青少年選手之一。林賽將赴北京體育大學乒乓球專業深造一年。她對此充滿期待,並決心以打球的毅力學習漢語。
會場上,一對甜蜜的跨國情侶格外引人注目。愛上了中國小夥子的比利時姑娘有個好聽的中文名字林苡晴,她將去上海交通大學學習。林苡晴用流利的漢語說,希望將來能在中國從事中比貿易工作。
魯汶大學漢學系教授戴卡琳女士對記者說,隨着中歐經貿往來日益密切,學習漢語的比利時學生越來越多,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
中國駐比利時使館教育參贊陶洪建對本報記者說,截至8月中旬,今年比利時赴華留學人員已達445人,其中很多是自費留學。“到中國留學成了比利時乃至歐洲青年的新時尚,在他們眼裏中國是一扇機會之窗”。
據介紹,目前比利時漢語教育發展態勢良好,4所孔子學院在布魯塞爾、魯汶、列日和布魯日建立,魯汶大學、根特大學、布魯塞爾高等翻譯學院的漢語專業報考人數逐年遞增。同時,比利時還有40所中小學和40多所成人學校開設漢語課程。
在歡送會上,剛從中國學成歸來的艾梅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青島的學習和生活經歷。“這一年,我不僅提高了漢語水平,更看到了一個快速發展中的中國。這份獨特的經歷是我人生的寶貴財富。”艾梅滿懷信心地說,流利的漢語和在華留學經歷可以幫她找到理想的工作,“開啓更美好的人生”。
(本報布魯塞爾8月26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