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日前,《海津講壇——系列講座》第277期在天津圖書館復康路二樓報告廳如期舉行。本次講座特邀天津河北梆子劇院資深醜行名家王寶田擔任主講。王寶田自進入戲校以來刻苦學習,轉益多師,受益良多,他對丑角行當的表演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王寶田以“淺談戲曲丑角的舞臺魅力”爲題,生動傳神的詮釋了戲曲丑角的藝術魅力。
講座中,王寶田講述了他求學經歷中的趣聞軼事,通過努力於1956年考入天津戲校河北梆子班,開啓了他丑角行當學習和表演的近六十年曆程。他扮演過大大小小無數個丑角人物,在他看來雖然演的是個丑角,但丑角不醜,它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和美感。王寶田把自己扮演的劇中小人物看成是全劇的:“戲膽、戲核”,他從不因爲自己演的是小角色而抱以輕視的態度,反而是有板有眼地認真對待。因爲他始終謹記恩師的教誨,“演繹中只有小演員,沒有小角色。”所以不管角色大小一定要入戲,要進入人物,用心去演繹。所以在多部戲中,王寶田扮演的丑角給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話說:“生、旦、淨、末、醜”,醜行爲先。丑角藝術是笑的藝術。陋劣之中有至好,“醜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在戲劇中無醜不成戲,一個劇本中都是正戲,顯得有些壓抑,沒有精彩之處,有了丑角的渲染使得戲劇變得輕快生動,醜是富存戲劇性色彩的戲曲行當,是觀衆喜聞樂見的角色,它以幽默、詼諧、高超的表演使得觀衆賞心悅目,爲之開懷。
王寶田在校期間,曾跟隨多位名師學戲,他在生活和練功上仔細觀察各位老師獨特的地方,將每個人對劇中人物的刻畫,傳神的一面都運用到自己角色的扮演中。他從各位恩師那裏學到的不僅僅是基本功,更有他們對於戲曲人物刻畫追求臻美的精神。也正是這些精神讓他從心底佩服老師們,從內心熱愛上了戲曲的丑角行當。
在王寶田多年的演藝生涯中,他認爲丑角不是譁衆取寵,不是在臺上以出醜態來取悅觀衆。而是要靠好演員自己把握劇中人物的尺度,不能脫離劇情,該詼諧時詼諧,該裝傻時裝傻,形神兼備,用演技烘托整個劇情。演丑角並不輕鬆,演員既要掌握“生旦淨”的演繹方式,又要掌握“丑角”的演繹功底。如他的身形臺步,穿什麼衣服該走什麼步伐,都要恰到好處。另外最不能少的是演者的眼睛,要傳神,要像“鷹、猴、狐、犬”那樣機敏靈活,像尋找獵物那樣迸發光芒。其次就是身段,張弛有度,能屈能伸。最體現功力的就是丑角中的“矮子功”。“矮子功”要使正常人蹲着走路,整個身體是蹲曲不能伸開,還要腿部有勁,行走有速,忽而悄然行進,忽而快速往返,這對於演員來說是十分吃力的。這就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道理。我們在臺下看戲感到丑角可笑有意思的動作其實都是演員們在臺下辛苦付出,用淚水和汗水換來的,爲的就是換來觀衆剎那的笑聲和喝彩。
王寶田講述他們在練功時每人平均每週要穿破一雙布鞋,每天一個動作要練上數百遍甚至上千遍,這讓我們頓時肅然起敬,無不佩服他們的精神。王寶田用認真的精神演繹了丑角的身段美、唱唸美,形象生動地刻畫了人物的心靈美和滑稽美。總之丑角是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劇情的調味劑,是整個劇情演繹中起到烘托和渲染的重要之魂。
在講座即將結束之際,王寶田爲在場的觀衆表演了一段丑角人物,讓人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丑角真的不醜,感受到了它的美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