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日,趙白鴿卸任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伴隨而來的,是網絡上洶湧的評論。
與之相應的,是趙白鴿在紅會任職的3年內,力推改革之時的質疑不斷。其部分改革取得一些效果,但部分至今尚未有後續消息。
中青輿情監測室抽樣2000條網絡輿情統計顯示,57.4%網民不認同紅十字會在3年間已扭轉了『黑十字會』的印象。紅會重塑公信力的改革之路依然艱巨。
離任未提改革謝網友關心
趙白鴿在每→次接受采訪時,幾乎都會高調談起紅會的改革,並→再強調紅十字會改革勢在必行。
昨天上午,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大樓內,舉行雲南魯甸地震救災事跡報告會,當天出席報告會的有紅會現任的幾位副會長。趙白鴿陪同中國紅十字會前會長彭珮雲走出貴賓室,並送至報告廳門口,但趙白鴿沒有進入會場,也委婉地拱手拒絕了現場記者的采訪。
『謝謝社會大眾特別是網友的關心。』不過當天上午,趙白鴿還是接受了光明網的采訪。這是她在離開工作3年的紅會辦公室前唯一回答公眾就此次職務調整問題的采訪,『我今年62歲了,已經過了任職年齡,屬於換屆前的正常人事調整。我還擔任著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國際上還擔任著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副主席,負責亞太地區事務,以後我將更多地參與國家外事與國際紅十字運動等工作。』
她著重總結了自己這3年來帶領紅會的團隊所做的工作,『3年來,我們重點進行了人道主義精神的傳播和實踐。』但她卻並未提到改革。
3年前的9月,時任國家人口計生委副主任的趙白鴿,臨危受命,調任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彼時,紅會因郭美美正遭遇前所未有的輿論風暴與信任危機。
上任僅兩個月,2011年11月5日,趙白鴿參加搜狐企業家論壇年會時作主題發言,她毫不諱言郭美美,態度堅定地表示要『深刻反思』,慷慨激昂地提出『紅會必須要進行改革』。
趙白鴿給出了改革的方向:建立由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公民共同組織的在人道救援和慈善事業的體制機制;建立公開透明和規范化的管理機制;建立與社會和公民溝通的暢通渠道。
2011年12月8日,中國紅十字會第九屆理事會召開。趙白鴿對記者表示:『不是我們想不想變是社會要求我們變。』她明確提出,紅會未來要進行四個方面的重要改革,包括體制機制、人事制度、品牌管理、能力建設。
她表示,總會正在建設全國聯網的『中國紅十字會綜合管理信息系統』,以加快實現紅十字會系統接收捐贈款物及使用的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統包括人、財、物、項目、志願者處等五部分,建設工程非常大,預計3年內可以在全國運行。
『這個系統建成後,一旦有捐款信息就會輸入到系統裡,要編造信息就不容易了。』趙白鴿說,如果捐款捐物不把住,『將來糟糕的故事會很多』。
此後的幾年,趙白鴿在每一次接受采訪時,幾乎都會高調談起紅會的改革,並一再強調紅十字會改革勢在必行,而且應該走在社會組織改革的前頭。
任職紅會期間推多項改革
趙白鴿說,根據評估,紅會需要調整戰略定位,整頓治理結構,建立專業服務的人纔隊伍。
趙白鴿所提的四個方面的重要改革,其中幾項很快就付諸實施並初見成效。
在品牌管理方面,2012年,中國紅十字會全面推進冠名醫院、合作企業和冠名基金的整頓,至當年12月,中國紅十字會宣布,全國已有232家紅十字醫療機構被取消冠名資格。
在人事制度上,2012年,紅會公開選拔多名高管。有專家指出,紅會在經歷『郭美美事件』後,確實下了很大決心想推進整體的改革,公選正是改革一部分。
當年6月6日,紅會首辦開放日之際,趙白鴿總結說,過去幾個月裡,紅十字會在體制機制創新、品牌管理、核心業務發展、審計監督、職業化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等方面都加大了改革力度,紅會還首次面向社會公開招標審計服務,並在系統內部開展獨立的審計監察,信息管理系統完成前期設計並進入招標程序等。
她表示,『紅十字會的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未來一個時期將圍繞管理體制、治理結構、人纔體系和監督體系等方面進行積極的改革和探索。』
2012年7月,《國務院關於促進紅十字事業發展的意見》發布,對紅十字事業改革的方向和要求進行明確。
中國紅十字會還主動參加能力評估。趙白鴿介紹,評估結果暴露出中國紅會存在系統治理結構不暢、工作效率不高、對志願者管理不暢、宣傳倡導不夠等四個問題,『這些問題為改革提供了一些方向』。
趙白鴿說,根據評估,紅會需要調整戰略定位,整頓治理結構,建立專業服務的人纔隊伍,並表示將邀請社會中立人士參與對紅十字工作的監督與評估,加強紅十字會的財務管理和品牌管理。
紅會屢遭質疑立下軍令狀
如果兩到三年仍翻轉不了『黑十字』的印象,我將主動請求辭職。
不久趙白鴿即兌現承諾。2012年12月,由各界知名人士組成的中國紅十字會社會監督委員會成立,擔負第三方監督的職責。
按趙白鴿的設想,未來的中國紅十字會應是一個受托於政府、國際組織和社會公眾,行使人道使命的社會組織。她說,她想推動改革,把紅會變成一個真正代表老百姓、老百姓真正擁護的平臺。
20多位學者受邀組建『中國紅十字會改革與發展戰略課題組』,為紅會改革出謀劃策。
中國紅十字會一直為輿論所詬病的,是『有級別,有編制,有經費』,屬參公管理單位。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去行政化』是紅會改革的核心。
但由趙所力推的改革進展似乎並不順利。課題組組長楊團曾表示,在紅十字系統內部,從總會到地方紅會,『絕大多數怕改革,怕摘掉公務員的帽子』。
據統計,截至2011年,中國紅十字會系統編制工作人員為11228名,聘任人員佔到紅會項目人員的一半左右。
公開報道顯示,課題組曾提出,從基層紅十字會和行業紅會開始,逐步與行政脫鉤,剝離紅十字會的日常慈善功能,將公募權轉交基金會等,但因內部爭議極大,『去行政化』最終未列入中國紅十字會的改革任務中。
2012年12月,『捐款箱長毛』事件讓紅會再遭質疑。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就成都募捐箱事件召開記者說明會,有記者回憶,通氣會快結
束時,趙白鴿匆匆趕來與記者座談,聊她的經歷、抱負,以及難以承受的壓力,『甚至一度激動落淚』。
2013年4月28日,在紅會舉行的蘆山地震發布會上,趙白鴿面對媒體,立下『軍令狀』:『如果兩到三年仍翻轉不了「黑十字」的印象,我將主動請求辭職。』
但質疑不斷出現,繼社監委委員王永稱紅會將重查郭美美遭否認後,紅會再陷質疑狂潮——先是社監委被指為紅會公關部,繼而4名委員被疑與紅會有利益關系。
不過社監委委員王永告訴記者,他的微博前後收到100多條關於紅會的舉報,但只有兩三條是真實的,專門接收舉報的手機,微博的評論裡經常收到謾罵之言。
感言希望善意監督批評
它有不足的話,也希望大家善意地監督和批評它。
蘆山地震之後,紅會以及趙白鴿低調起來,紅會幾乎不再召開大規模的新聞發布會,遇到社會質疑的熱點事件如『災區捐棉被事件』『救災倉庫轉租事件』等,都以發布簡單聲明而告終。
2013年7月,趙白鴿談及紅會改革與發展時表示,『有一個網站,為吸引眼球,說中國紅十字會要求臺灣紅十字組織留下500萬的「買路錢」纔能進入蘆山地震災區』,『事實上是他們捏造了謠言,我認為這就是觸及道德底線的行為。』
或許,正如媒體所報道,趙白鴿開始低調,是因為『受傷了』。
伴隨『低調』而來的,是紅會再未主動公布改革進程、目標及計劃。早在2012年底,趙白鴿就向媒體表示,全國紅十字會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將於2013年啟動,但搜索可發現,至今紅會並無任何有關試點的後續消息發布,試點具體內容、成效、阻礙等均不得而知。趙白鴿曾承諾3年內投用的中國紅十字會綜合管理信息系統,也毫無消息。
盡管如此,趙白鴿卸任後,媒體報道大都對其不吝稱贊之詞。數次舉報紅會的爆料人周筱贇也表示,趙是體制內想做一點事的人。
對於趙白鴿的改革,民政部中民慈善信息中心副主任劉佑平說,趙白鴿上任之初可說是信心滿滿,確實是很努力要改革,想把紅會改革好的,『但紅會不是哪一個人想改革就能改好的,紅會的體制問題無法回避。盡管不盡如人意,但畢竟紅會在做。』
劉佑平認為,正在修改中的紅十字會法,必須從法律上來給予紅十字會正確定位。『如果不能去行政化,不能突破體制問題,那就把正面的、人道的服務最大可能地發揮出來,把現代官僚的思維、作風減到最低。』
昨天,趙白鴿接受光明網采訪時,對網友關心表示感謝,『有網友說我委屈了、辛苦了。其實,3年來,我得到了大家非常多的幫助和支持。』她說:『中國紅十字會是大家的,是老百姓的,需要我們每個人去愛護它、幫助它、支持它。紅會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都是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不會一蹴而就。它有不足的話,也希望大家善意地監督和批評它,共同幫助它成長發展。不僅紅會如此,中國如此,整個世界和人類也是如此,需要大家用心去愛。』
自趙白鴿上任以來便一直力推的『紅會改革』,卻不應隨其卸任而結束。未來紅會之路如何走,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