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津北方網訊:今年汛後,備受矚目的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將正式通水,屆時,甘甜的長江水將被送到津門百姓的家中,成爲繼引灤入津工程之後的又一條輸水“生命線”,有效緩解本市水資源緊缺狀況。飲水應該思源,在工程即將通水之際,由本市11家媒體組成的採訪團從南水北調中線源頭漢江順流而下,途經陝西、湖北、河南、河北等地探訪工程建設、水質保護、沿線居民所做的貢獻等情況。今起,每日新報將對此次活動進行連續報道,感受千里之外江水進津的來之不易。
昨天,採訪團的第一站來到了位於陝西省漢中市的寧強縣,因爲正值雨季,這裏連續十幾天陰雨不斷,這幾天天空纔剛剛放晴。被雨水沖刷後的寧強縣看上去和其他山裏的小縣城沒什麼兩樣,自然風光秀麗,這座小縣城孕育了漢江的源頭。漢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全長1577公里,匯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大水缸”——丹江口水庫的丹江則是漢江最大的支流。沿着蜿蜒起伏的山脈,走在泥濘的山路上,空氣清新,行進到海拔大約1000米的地方,一道瀑布映入眼簾。當地村民告訴記者,曹家嶺上一共有3處瀑布,從山頂流到山下,成爲村民們賴以生存的水源。
爲了保證水質安全,當地政府對水源地附近進行退耕還林、水土保護,並將漢水源頭涉及的馬家河、鄧家溝規劃爲溼地保護區,通過多種措施保護水源地生態。馬家河村支書王光俊告訴記者,這些年,村裏也加強對村民環保意識的培養,不僅在村裏配備垃圾桶,鼓勵村民進行垃圾分類,還組織村民每天都對漢水源頭附近進行巡視,撿拾垃圾。“我們寧強人對天津有特殊的感情,2008年汶川地震以後,天津對寧強進行了援建,給我們建醫院、建學校。村民們知道這水是要給天津老百姓送的,都把保護水源當成了自己的事情。”王光俊說。
水源地保護區內要儘量減少人類活動,住在山上的27戶人家搬到了漢源鎮。70多歲的張邦國大爺的家成爲了距漢水源頭最近的一家。這位在玉帶河旁生活了三十多年的老人見證了水源地這些年的改變,他說,水源地保護前,因爲泥沙容易流失,一下雨,河水都是渾的,現在山不僅更綠了,滑坡也少了。如今,遇到有人亂扔垃圾,張大爺會馬上制止,他說他對這水有感情,護好這河水,才能對得起天津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