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津北方網訊:陝西寧強縣巴山山脈中的馬家河被確認爲漢江(又稱漢水)的發源地,漢江經漢中和安康地區流入丹江口水庫,漢中和安康地區因此被稱爲南水北調的漢江水源地。結果顯示,漢江出陝斷面水質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規定的二類標準。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漢中和安康在農業養殖、污水垃圾處理、移民安置、水土保持等方面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態保護奇蹟。
“好一處世外桃源”
漢中市西鄉縣五豐村毗鄰漢江的一級支流牧馬河。這個不大的村莊茶園飄香、果園遍佈,讓人不由感嘆“好一處世外桃源”。不過,幾年前這裏可是遠近聞名的“臭村”,該村200多戶村民從事生豬養殖,飼養量超過5萬頭。
“漢江水源區的一大污染源就是養殖糞便無處理排放。以前,我們村養豬產生的糞便也是隨意處置,一下雨,糞便便順着雨水流入了河中。”五豐村的幹部胡勝銀說,2012年,五豐村開始籌建現代農業園區,把發展現代農業循環經濟作爲重要切入點,建立了足夠容量的沼氣池,把糞便變廢爲寶,成爲有機蔬菜園、茶園、葡萄園等特色種植業的有機肥料,走出了一條“種植業(飼料)—養殖業—沼氣—種植業”的循環模式。
五豐村循環經濟的發展不僅使村民從傳統種植業、養殖業中走出來,十幾項現代農業產業的建立也爲當地農民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農民的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
江邊村污水集中處理
漢中市西鄉縣楊河鎮高土壩村是一個新型移民安置點,走進村莊,看到的是乾淨的街道、音樂噴泉廣場和一幢幢小洋樓,此外還有現代化的生活垃圾污水處理廠。“漢江的另一個污染源就是生活污水和垃圾,必須建立垃圾和污水處理廠解決問題。”西鄉縣縣委書記馬世生說。
據介紹,高土壩村建設了日處理210噸的人工溼地污水處理廠,對生活污水採用“無動力多級厭氧複合式污水處理系統”;對散居戶生活污水採用兩級三格式化糞池進行兩次處理;對獨居戶生活污水用“庭院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處理,做到生活污水生態淨化、循環利用。
沿漢江而建的安康市石泉縣也依附於巴山,平地的稀缺讓居民不得不把樓房建在江邊、山上,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成爲難題。爲了不讓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染漢江,石泉縣投巨資在縣城旁邊建立了生活垃圾處理廠和污水處理廠。
“紅土地”變綠森林
走入安康市石泉縣西北3公里的楊柳社區,這裏羣山環繞,山腰處層層梯田透出黃綠交替的顏色。“幾年之前,這裏還是紅土裸露,一場大雨下來,河水變成了‘紅湯’。”石泉縣水保站站長劉強說,從2012年開始,石泉縣建設了坡改梯22公頃,形成生態清潔產品種植基地,荒山造林52公頃。如今,楊柳社區的水土流失已從2006年的每平方公里流失2688噸,變爲300至500噸,森林覆蓋率從57%增長到78%。
在水土流失方面取得突破進展的還有安康市白河縣,這裏採取了山頂生態移民大搬遷、山坡退耕還草還林、山腳修建水平梯地、河邊修堤造田四種方式保持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