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從上周開始,天津中醫藥大學一些大學生在用餐後主動把餐具放到回收處,意外地得到保潔阿姨獎給的一朵小紅花。短短一周,在小紅花激勵下,大學生用餐後抹嘴就走、食堂杯盤狼藉的情況徹底改觀。
這位保潔阿姨告訴記者,給大學生發小紅花的創意來自正在上幼兒園的孫女,哪個孩子表現好,就會得到一朵小紅花。以前容納200多人的大學食堂需要4位保潔員不停地去收拾,有了小紅花後,她一個人就能夠應對了。
成長要從小事做起
市民劉煥榮:很多大學生在父母大包大攬下長大,習慣了當甩手掌櫃,缺乏基本的自理意識和能力。用發小紅花的方式鼓勵他們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能夠幫助他們樹立生活好習慣,方法簡單卻效果明顯,值得其他學校思考借鑒。
大學生寧文芳:小紅花讓我聯想起南昌大學『自主保潔』失敗案例。當下,大學生一方面迫切追求自主、自立,另一方面也出現了缺乏基本生活技能的現實問題。希望同學能夠從身邊收盤子的小事做起,腳踏實地做好邁入社會的各項准備工作。
心裡應裝得下他人
退休教師李宏俞:已經成年的大學生,需要用小紅花來激勵回收餐具,聽起來讓人臉紅。人是社會的產物,有的大學生雖然金榜題名,但恐怕還得補上最基本的為人處世一課。
中醫藥大學輔導員陳傑:互相尊重、平等互助、不給別人添麻煩,這些理應是社會交往的基本規則。我們會借鑒小紅花的做法,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思想道德教育。
小載體解決大問題
南開大學心理學教授李強:這件事體現了社會心理學裡的從眾心理,即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會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我覺得食堂的保潔阿姨巧妙地運用了從眾心理,用幾朵小紅花解決了眾多人文明用餐的問題。其實,在社會管理和道德文明建設中,很多地方都可以借鑒運用這一心理現象,使巧勁用小載體解決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