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省郴州市近日舉行了一場名爲“暢通‘最後一公里’——整治‘爲官不爲’專場”的電視問政。《法制日報》記者在節目現場看到,湖水防污染不力、農村違規建房以罰代管、校園周邊設立網吧和麻將館、村級財務管理混亂、鄉鎮便民服務中心不便民、家庭餐館擾民等問題,成爲當晚問政的話題。郴州市紀委等有關部門在現場發佈消息稱,目前郴州已有57名副科級以上幹部,分別因“爲官不爲”、影響機關效能和損害經濟社會發展環境而受到黨紀、政紀處分或問責處理。
郴州爲何要對“爲官不爲”開刀?在具體運行過程中,是否遇到了障礙和阻力?對此,《法制日報》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電視問政現場
多名政府官員向公衆道歉
一邊是由清一色身着白襯衣、神色嚴肅的政府官員組成的被問政嘉賓,一邊是由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人士、黨(作)風監督員和問政事項涉及當事人構成的臺上嘉賓,還有兩名發言尖銳的點評嘉賓,中間則是一位伶牙俐齒的節目主持人,湖南省紀委、郴州市委市政府及一些中央、省市媒體的記者坐在前排觀看。
9月23日晚上8點到10點,這樣一場名爲“暢通‘最後一公里’——整治‘爲官不爲’專場”的電視問政節目,在湖南省郴州市廣播電視臺演播廳舉行,郴州人民廣播電臺、郴州市政府門戶網站同步直播問政節目,同時開通了電視問政熱線和微信與廣大市民互動,中間沒有一秒鐘的延時。
“校園周邊的網吧、麻將館,爲何就是禁不住?”
“水廠明明沒有投入使用,也沒有惠及當地百姓,爲什麼電視當中的幹部卻說已經在使用了,還羅列了一組數字?”
“村委會對違規建房戶進行罰款,這樣的罰款合法嗎?”
“便民中心服務中心不便民,出現這樣的問題根本原因在哪?”
……
看完電視臺播放完記者暗訪拍攝的一些存在問題的場面後,主持人、羣衆代表和點評嘉賓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密集拋向了在場的環保局、文化局、公安局等政府部門的官員們。
“我感到很愧疚。”
“我感到很憤怒。”
記者注意到,不少官員在看完節目、接受提問時,都如此先說上一句,隨後表示要組織調查,依法處理相關責任人。
對於每一場現場問政的結果,主持人都會要求臺上嘉賓通過手中的表決器來表示自己是否滿意。
“開展專場電視問政,並在現場問政後召開整改任務交辦會和下發督辦函,督促問題解決,就是要用責任倒逼‘爲官作爲’,倒逼立行立改,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郴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譚家勝介紹,郴州市今年已分別舉行了“公衆求助”和“項目建設”兩個電視專場,這次整治“爲官不爲”的專場則是郴州市改進幹部工作作風、整治“不作爲”的又一重要舉措。
“在狠剎‘四風’的風口浪尖上,有些黨員幹部逐漸從遵守規矩的狀態轉化成了無所作爲,‘幹事就難免犯錯,不幹事纔不會違規’,‘只要不出事,寧願不做事’。這些問題,將無形消弭作風整頓的正面成果。”郴州市紀委副書記李小華告訴《法制日報》記者,爲進一步強化領導幹部的大局意識、擔當意識和勤政意識,提升領導幹部謀事、幹事能力,樹立領導幹部良好形象,密切黨羣幹羣關係,郴州市研究制定出臺了《領導幹部“爲官不爲”五個一律問責實施細則》。
“‘爲官不爲’是指領導幹部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不作爲、慢作爲、不敢爲,貽誤工作或者造成不良影響及後果的行爲。”據郴州市委紀委常委李學民介紹,實施細則明確要求對五個方面的“不作爲”進行問責,分別是:執行黨紀政令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守攤子、混日子,工作不擔當,績效差;跑門子、亂班子,謀人不謀事,結小圈子;解決羣衆實際困難推諉拖拉、態度生硬,不履職盡責;管理不嚴,對存在的紀律鬆弛、作風渙散問題不能及時糾正,當“老好人”。
實施細則還規定,對領導幹部實行問責的方式分爲:通報批評、責令公開道歉、停職檢查、引咎辭職、責令辭職、免職。受到問責的領導幹部,取消當年年度考覈評優和評選各類先進的資格。領導幹部受到問責,同時需要追究紀律責任的,依照有關規定給予黨紀政紀處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暢通“最後一公里”
問責之劍刺向不作爲慢作爲
資興市東江湖小東江沿岸部分綠化帶苗木被山羊啃吃,東江湖風景名勝區管理處黨委委員、工會主席龍芬和副科級幹部歐豔文,被指未採取有效措施禁止小東江沿岸山羊漂養,也未協調組織東江街道等鄉鎮(街道)和部門參加整治工作,對資興市生態環境保護造成影響。2014年5月,資興市紀委決定,對東江湖風景名勝區管理處通報批評,對龍芬停職檢查,對歐豔文通報批評。
甦仙區一學生家長先後8次撥打區教育局公開電話和信訪電話投訴“坳上中學亂收費問題”,均未得到滿意答覆,最後被郴州市電視問政節目公開曝光。甦仙區紀委常委研究認爲,區教育局黨委委員、紀委書記鄧正東作爲分管領導,對局信訪投訴工作中存在的流程不清、職責不明、信息溝通不暢和教育局工作人員不作爲、亂作爲的問題沒有及時發現和糾正,對教育局幹部作風建設存在的問題和羣衆投訴“坳上學校亂收費問題”處置不力一事負有監督不到位的責任,實屬“爲官不爲”。最後研究決定免除鄧正東區教育局紀委書記、黨委委員職務,在全區通報批評,並取消2014年度30%獎勵性績效工資。這一事件處理之後,當地羣衆拍手稱快,認爲這次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把問題抓到了實處,抓到了細處,老百姓得到了實惠,羣衆得到了利益。
採訪期間,《法制日報》記者瞭解到,2014年以來,郴州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作風辦、優化辦嚴肅查辦了一批“爲官不爲”、影響機關效能和損害經濟發展環境的案件,上面只是其中的兩個典型案例。
“整治‘爲官不爲’,應該把焦點聚在涉及羣衆切身利益問題方面,做好服務羣衆‘最後一公里’,把問責之劍刺向不作爲、慢作爲現象,特別是在一些細節問題的處理上,讓羣衆真正得到實惠。”李小華告訴記者。
“通過從嚴整治‘爲官不爲’,廣大幹部積極作爲,主要經濟指標平穩增長。”郴州市紀委行政效能監察室副主任黃永紅介紹說,由於郴州市整治不作爲常抓常新,越做越實,發現問題一手抓,整治活動有制度有措施有載體,上半年郴州全市完成GDP804.3億元,同比增長10.3%,增幅比湖南全省高1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位。
“一些官員之所以‘爲官不爲’,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他們不知道幹好了有什麼好處,知道幹不好沒有什麼壞處。”在23日晚的電視問政現場,點評嘉賓武漢市社會科學院教授黃紅雲的如此點評,可謂一語中的。
“整治‘爲官不爲’,目前也有多方位的壓力,面臨一些現實的困惑和障礙,需要更多的配合和支持。”李小華表示,雖然郴州市目前已有了一整套制度規章,但由於缺乏一個相對統一、法律位階高的國家性標準,在具體推進的過程中,往往存在一個各地處理同一行爲、現象的標準、力度、尺度不一樣的問題,這不僅容易讓一些遭受整治的幹部心裏不平衡,也容易讓地方紀檢部門和工作人員遭遇一些現實的壓力。
“堅持把上級要求、實際需要和新鮮經驗結合起來,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廢止不適用的制度。”採訪中記者瞭解到,早在8月18日,郴州市委就出臺了一份關於從嚴整治“爲官不爲”堅決防止作風問題反彈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出要重點在狠剎公款吃喝、嚴禁公車私用、根治迎來送往方面,在壓縮會議、改進文風、減少發文方面,在政務公開、提升效能、優化環境方面,在領導聯點、城鄉結對、定期接訪、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方面加強制度建設,細化作風建設制度落實的具體規定以及違反規定的問責辦法,通過完善制度推進作風建設規範化、常態化、長效化;進一步釐清各級各部門工作職責,依法編制職權目錄,公開權力清單和權力運行流程圖,明確違規責任和問責方式,做到權力運行到哪裏,監督問責就跟進到哪裏,推動作風建設走上法治化軌道。
“要堅決整治不敢闖不敢幹,凡事等着上級發文件,等着領導下指示,等着別人探路子,等着外地出經驗的現象;堅決懲處私心重口碑差,不謀事專謀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和事。”意見強調,就是要整治“混日子”“守攤子”“跑門子”“亂班子”的黨員幹部,決不讓走後門、弄虛作假的幹部走向前臺,決不讓德行差、口碑差、業績差的幹部渾水摸魚;要褒揚重用有思想、有銳氣、有擔當、有韌勁的“獅子型”幹部。
“我們對此充滿期待!”在電視問政現場,一名打進電話反映小區餐館油煙污染問題的女觀衆最後說的這句話,引來了現場一片掌聲。在那一刻,記者分明看到,現場不少觀衆的眼裏,都閃爍着同樣期待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