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今天是十一黃金週假期的第一天,相信許多人早已做好了詳盡的旅遊攻略,並背上行囊,走在出遊的路上。然而,從以往經驗看,每逢黃金週,亂丟垃圾、亂刻亂畫等旅遊不文明現象都會大規模、集中性爆發。假期出遊,期待大家向不文明陋習說不。
不久前,有媒體盤點了我們旅遊中的“十宗罪”。其中,“亂丟垃圾”“隨地吐痰”“刻字留念”等不文明行爲均榜上有名。海濱浴場,人們亂丟垃圾,一片狼藉;造訪名勝古蹟,亂塗亂畫,胡亂刻字。種種不文明行爲,頻繁見諸報端。就在去年,我們甚至將“到此一遊”刻到了埃及神廟,也有遊客在法國盧浮宮水池裏泡腳,令人汗顏的同時,我們也遭到了“中國式旅遊”的詬病。
根據國家旅遊局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國內旅遊人數達到32.5億人次,我國已進入“大衆旅遊”階段。如此巨大的遊客基數,遊客的不文明行爲給景區環境帶來的不良影響可想而知。另外,不文明旅遊不僅破壞景區環境,給旅遊“添堵”,更會影響我們國家的形象。因爲一旦踏出國門,每個人的名片上將統一標註爲“中國人”,言行舉止,無不代表着國家的文明,看似個別人素質低下的表現,洋相盡出的背後,損害的是我們祖國的榮譽。
當然,塑造良好的國家形象不是一蹴而就的,養成文明出遊的習慣也非一日之功。培養健康的出遊觀念,還需社會、公民多方合力。首先,公民作爲旅遊的直接參與者,面對亂刻亂畫、亂丟垃圾等現象,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爲,管住自己的手,守護文明點滴,不爲陋習所誘導,顯得尤爲重要。“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其次,景區方面也應採取相應措施,在加大文明遊覽宣傳、組織志願者勸阻和規範遊客的不文明行爲時,還需適當改變思路。例如去年西安臨潼部分景區採取“垃圾換水”活動,倡導遊客收集手中垃圾,引導文明旅遊,收到了不錯的效果。還有,提升公民的自身素質,規範不文明行爲,除了道德譴責,還離不開法律約束,制定對不文明者的量化懲戒措施,無疑有助於文明出遊習慣的養成。如此一來,文明出遊得以良性發展,文明之旅也期待着文明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