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香港街頭的『佔中』者正面臨空前壓力,他們近兩個星期以來對街頭的非法佔據造成極大混亂和傷害,引發香港民意強烈反彈。香港民情的變化10日尤其明顯,這一天本來應該是『佔中』一方與香港政府進行首次會談的日子,但由於前者在對話前公開策劃新的『不合作運動』,撕毀對話共識,港府宣布暫停對話。『佔中』勢力的攪鬧顯然讓越來越多的香港人厭煩和憤怒。香港的粵港貨運大聯盟已經把10月15日定為『最後忍讓日』,如果示威者不讓出道路他們不排除開著夾斗車去清場,的士司機也威脅發動『反包圍佔領區』的行動。
『速把被佔道路還給香港市民。』香港《南華早報》10日的社論標題散發著壓抑不住的厭煩與憤怒。社論說,至今仍有數以百計的人士佔據著香港街道。示威人士堅持保留路障,不讓他人搬走。香港多條最繁忙的街道被圍起,有時,擁堵的車龍長達12.5公裡,救護車無法以目標時間抵達目的地。社論稱, 『香港的街道不是談判籌碼』。
香港《商報》10日載文稱,『香港社會對「佔中」已忍無可忍』。因為極少數人參與的『佔中』持續近兩周,給香港的交通、民生、經濟、國際形象造成的損失難以逆轉。各界群起炮轟『佔中』,大律師公會發表聲明,批評『佔中』主力『學聯』強求在法律框架之外談判,詆毀法治精神。各大財金機構評估『佔中』若持續恐大幅拖累香港,經濟學家預計經濟增長因此由2.1%降至0.9%甚至更低。券商擔心香港優勢可能因此削弱,核心業務外流,香港有退位至全國『二線城市』之虞。香港《信報》同日刊發社評呼吁盡快把影響民生愈來愈嚴重的『佔領』來一個了斷,不要讓人民付出太多,是時候讓學生上學,讓每天上班纔有飯吃的老百姓返工了。
據香港《東方日報》10日報道,香港研究協會在9月28日至10月8日期間進行的民調顯示,香港民眾對香港主要政團的支持度評分結果表明,調查涵蓋的9個泛民政團,支持度評分全線下跌。
『打麻將吃火鍋打乒乓球,佔領者開荒唐派對。』香港《成報》10日在頭版以此為題刊登的報道,無疑會讓更多香港人憤怒。報道稱,一直高喊爭取『真普選』高尚口號的『佔領』行動,事實上已經變質,所謂的『公民抗命』全走樣,以『旺角佔領區』情況最荒誕,愈來愈多『怪人怪行』:有自稱『行為藝術家』赤裸上身到處挑釁的男子,倦時又跑回『佔領區』休息;馬路擺放『最強路障』的關帝祭壇及耶穌照;還在馬路擺放愈來愈多雜物,近日添置了兵乓球桌、各款睡床,甚至有人疑似在街頭搞男女關系等,置普羅大眾於不顧,懶理他們的起居生活和商戶生意受阻。
《環球時報》記者10日在銅鑼灣目睹了香港市民因不滿道路被佔與『佔中』者爆發的激烈爭吵。加拿大《星島日報》10日稱,記者在旺角采訪時3個小時中發生了近50次類似爭執。《南華早報》網站同日刊文質疑『佔中』似乎正在變質,成為一場聚眾滋事的鬧劇。
香港多家媒體10日聚焦民意、民情的變化。《星島日報》發表社評說,不斷把『佔中』行動昇級,窒礙政府管治和社會發展,令市民怨聲載道。如今『學聯』形勢已大不如前。行動愈拖愈久,內部已出現不同看法,離開的人愈來愈多;此外,社會支持度減弱,民意出現逆轉,連本來政見傾向民主派者,都有不少人覺得厭煩,由同情轉為不支持。《東方日報》稱,隨著拉鋸日久,交通阻塞及影響學生上學,民情近日已經開始轉向,許多中產及中間派市民對『佔中』的態度明顯改變,漸由同情或中立變為反感和憤怒。大公網稱,民意的轉變,市民經濟上的損失是民意逆轉原因之一。《東方日報》10日評論道,『斷人衣食,尤如殺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