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張雨青教授指導的《城市擁堵與司機駕駛焦慮調研》顯示:北上廣35%的司機稱自己屬於『路怒族』,而他們表現出來的『路躁』情緒源於駕駛中面臨的各種壓力,比如交通擁堵、惡劣天氣、車輛事故、其他司機的野蠻駕駛行為等。由『路躁』情緒帶來的各種壓力,若長期被忽視,容易給司機帶來睡眠障礙、免疫力問題,甚至給駕駛行為帶來不良後果。
我們身邊有多少『路怒族』?大家又是怎麼看待『路怒族』的?記者通過電子問卷在網絡上做了一個隨機調查。調查結果顯示,56.99%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是『路怒族』。
調查
駕齡越長『路怒族』比例越高
調查結果顯示,56.99%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是『路怒族』,相反有43.01%的受訪者否認自己是『路怒族』。調查結果還表明,『路怒族』在人群中的比例基本上隨著駕齡的增長而增加。其中,駕齡在10年以上的受訪者中,認為自己是『路怒族』的比例最高,達到88.89%,而駕齡在1~5年的受訪者中認為自己是『路怒族』的比例最低,為57.14%。此外,駕齡不到1年的受訪者和家裡在5~10年的受訪者的這一比例分別為58.33%和68.42%。
而在所有的車主中,私家車主中『路怒族』的比例最高,為61.82%,公交車司機中則有46.15%的人認為自己是『路怒族』。
九成受訪者遭遇過『路怒族』
與認為自己本人就是『路怒族』的受訪者相比,更多的受訪者則表示曾經遭遇過『路怒族』。調查數據表明,高達93.5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在乘車時遇到過『路怒族』。69.89%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認為『路怒族』實際上是一種病態。
『「路怒族」最明顯的表現是什麼?』31.18%的受訪者認為是『情緒暴躁不停按喇叭』。23.66%的受訪者認為是『開車罵人成習慣』,而21.51%的受訪者表示『路怒族』們『不開車和開車時性格判若兩人』。
『道路情況不佳』成『路怒』主因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路怒族』的產生呢?調查結果顯示,38.71%的受訪者認為是因為『道路情況不佳,塞車』;其次是『其他司機的野蠻行為』,30.11%的受訪者支持這一選項。還有18.28%的受訪者則認為『路怒族』產生是由『司機的個人性格』決定的。此外,選擇『駕車時的緊張情緒』和『局促的車內環境』的受訪者分別佔10.75%及2.15%。
值得一提的是,私家車主中認為『駕車時的緊張情緒』是導致『路怒族』產生的原因的比例僅為7.27%,而公交車司機支持這一選項的則有23.08%。私家車主中有32.73%的人認為是『其他司機的野蠻行為』導致了『路怒族』,公交車司機贊成此觀點的比例為23.08%。
交警
的哥公交司機『路怒』幾率更大
廣州一位經常處理交通事故的交警告訴記者,通過對交通事故的分析發現,不少車禍與司機的情緒起伏有很大關系。最常見的就是發生剮蹭、追尾等輕微事故後,雙方停車下來『講數』理論,特別是為賠償問題互相扯皮,更加怒火衝天,結果屢屢導致二次事故。一個典型的案例是2013年2月18日,京港澳高速公路廣州從化路段兩車發生輕微追尾,就因事故雙方的駕乘人員全都下車『理論』,最終引發一起7車連環碰撞、出現7死5傷的慘劇。
有一項數據可以部分顯示到底有多少司機因為路怒癥,在發生事故後與對方發生爭吵。據統計,2014年4月,廣州市主城區發生輕微交通事故約9000宗,其中按快撤理賠處理輕微交通事故約5000宗,與此同時,報警後未及時撤離,需要民警到現場按簡易程序處理交通事故約4000宗,『這4000宗就因為爭吵不休,需要民警來當裁判處理的』,交警部門均對其進行了處罰。
哪些人最容易成為路怒族?目前尚無統計數據表明司機的身份與路怒癥有直接關系,但經常行駛在路上的公交車司機和的哥更容易遭遇交通擁堵等問題,加上要趕著去交班,有時焦急的心態不可避免,因此出現路怒的幾率更大。
此外,一般而言,女性車主開車相對溫和,也不會輕易動怒,因此路怒族中,常見的多為男性車主。而在駕駛年齡方面,交警發現剛剛上路不久的新手一般都會比較老實,反倒是有一定駕駛經驗的老手更容易動怒。
專家
上車調整心態情緒留在車外
至於『路怒族』產生的原因,心理專家從客觀、主觀兩方面進行了分析:
在客觀方面,中國心理乾預協會理事何日輝認為,隨著經濟發展,個人買車與學車並不是難題,所以車多成為一種客觀存在的因素,車一多出現各種情況的可能性就大。而北京華旭陽光心理諮詢中心心理問題專家幸宇光注意到了另外一個問題,即汽車的私密性讓人展現了另一面的自己。她說,『在汽車這樣私密空間裡,不排除平時溫文爾雅的人,在處於緊張、焦慮狀態下,不由自主地產生負面的情緒』。
在主觀方面,何日輝表示,首先,是車主日常生活、工作壓力太大、積累太多負能量所致,在這種情況下開車上路,『路怒』通常可以理解成一種條件性的情緒反應,它是潛意識的。其次,也有自己性格上的原因,何日輝說, 『情緒管理不到位,平時脾氣比較暴躁的人「路怒」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針對『路怒族』,兩位專家建議,要『對癥下藥』:
要善於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根據自己的喜好,平日裡打打球、健身、跑步』,做一些『在陽光下的運動』;
上車之前,就要調整自己的情緒,把情緒留在車外,告訴自己開車去哪裡的目的,也可以寫張紙條做提醒;
上車後,可以放點輕松愉快的音樂,當然,有些植物的芳香,比如,牡丹、玫瑰,也是可以舒緩情緒的,可以放到車裡或者當茶喝;
要調整心態,坦然面對堵車,『可以試試深呼吸,也就是「醒著的睡眠」』;
假如碰到有人挑釁,要學會穩住自己情緒,告訴自己此行的目的,在起衝突前數幾個數;
最後,一切都解決不好,嚴重影響他人生活,看看心理醫生是個選擇。
司機
的哥承認『我們開車都會霸道一點』
私車主:不文明多不怒都難
上海30年車齡的張師傅,年輕的時候脾氣很暴躁。『我年輕時候是個百分百的路怒族,但現在我已經平和了很多。』對於開車在路上的種種不文明行為,張師傅如數家珍。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他年輕時開著卡車,天下著大雨,他看到中巴停在路中間拉客,『幸好我開得慢,及時放慢了速度,否則肯定出事。』張師傅說,他當時很生氣,直接把車開到了中巴前面,擋在前面。『中巴司機知道自己理虧,後來下車給我道歉,我纔讓步。』
近幾年,張師傅換成了轎車,但路上還是有些車主尤其是出租車司機的行為讓他忍不住做出過激行為。張師傅說,堵車很嚴重,出租車斜插進他的車道,連燈都不打,他氣得直接向前衝不讓步。 『幸虧出租車避讓及時,否則一定撞上去,我當時想即使出事故了對方也是全責,其他的都沒考慮。』
上海一公司職員陳先生上下班都是自己開車,有時也會接送老婆和孩子。他告訴記者,他駕齡有7年了,開車很文明,基本沒有違反過交通規則,他也不是路怒族。『看到別人不文明,一般就是罵一句「混蛋」也就算了,都在開車不可能下去找他乾一架,關鍵自己開車思路清楚,多想想自己的家庭,自己安全也是對家庭負責,家人在車上是對家人負責。』
當然再好的脾氣,也會遇到奇葩事,陳先生告訴記者,一次在高架路上,他看到後方有一輛車開著大燈照著他的反光鏡很刺眼,改裝排氣管的聲音響振天,速度最起碼180,『他超到我前面變道不打開變向燈,我就大光燈閃了他,他竟然突然在前面急剎車,好在我速度慢,沒追尾。可笑的是他還倒車,頂在我前面不讓我走,這讓路上堵了很多車,於是我報了警。對方知道我報了警,就逃跑了。至於那人有沒有受罰,我就不知道了。』
的哥:開的士時會霸道一點
上海出租車司機雷師傅已經有多年開車經驗,他也不太會在開車時發怒。對於平常普通車主說的出租車是『路霸』,他表示認同。『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在馬路的生態鏈的頂端,一般都是私家車因為我們強勢生氣。出租車的價格構成決定了多跑路多掙錢,我們有壓力、有技術、有經驗、有膽量,所以我們開車都會霸道一點,私家車主的抱怨除了一部分疾惡如仇,有時候只是因為技不如人而憤怒。』
公交司機:惹不起讓得起
杭州公交司機黃先生的公交駕齡有5年了,他告訴記者,剛開車的時候他根本不會發怒,開車還怯生生的,別人開車能讓著他就已經不錯了。後來駕駛技術越來越嫻熟,火氣也開始大了起來,『主要是一些新手有空間不走,瞎佔路,還有一些斗氣搶道等,但現在我已經徹底沒有脾氣了,誰搶道都讓著,你著急就你先走,惹不起讓得起。』
黃先生告訴記者,他最討厭的行為就是行車不使用轉向燈。『現在的駕駛員變道時使用轉向燈的真的很少,轉彎時也不會提前打開轉向燈向後車提示,而是已經進入路口了,方向盤都開始動了,纔打開轉向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