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又是一個星期一,不到十點,地鐵1號線鞍山道站,一位疲憊的大娘推着“輪椅大爺”出現在行色匆匆的人羣中,大娘剛拿出綠色的地鐵票,兩個地鐵站服務人員就連忙奔了過去,一個替大娘推輪椅,另一個跑去開電梯。他們顯然已經是老熟人了,相互有說有笑。姑娘們把老人護送到出站口,一路推送到總醫院門口。
如此溫馨的場景每週一、三、五都會在這個地鐵站出現。不管嚴寒酷暑,風裏雨裏,迄今已整整五年。
坐在輪椅上的大爺叫李金練,是天津軸承廠的一名退休工人,家住北辰區,5年前患上尿毒症,緊接着半身不遂,只能靠一週三次的透析來延續生命。推輪椅的大娘是他的老伴兒孫金榮,是個不太識字的農民。兩口子僅靠李師傅每月兩千元退休金維持生計。得知李師傅家的困境,鞍山道地鐵站的工作人員歇班時間經常三五一組跑到他家裏噓寒問暖,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兒。
李師傅並不是唯一一個得到關照的乘客。
由於緊鄰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地鐵鞍山道站下車的患者特別多,不說別的,每天至少有十多位坐輪椅的患者,他們都是按時前來透析的病人。開關電梯、護送穿行無障礙通道、遞水、送傘……站臺服務人員給他們的服務無微不至。
地鐵1號線鞍山道站這一幕幕感人情景,是天津軌道交通集團各個服務站點的一抹剪影。
“以人爲本、乘客至上、關注細節、服務大衆”,是天津軌道交通集團運營服務的宗旨。地鐵1號線鞍山道站的站長武婧告訴記者:“對我們來說,乘客們捏在手裏的,不僅僅是一張車票,更是一種召喚,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天津的軌道交通起步早、發展快。早在30年前的1984年,天津就有地鐵了,是全國第二個有地鐵的城市,僅僅比北京晚一點。不過,當時的地鐵僅有1號線,從新華路到西站,一共8站。稍微上點兒歲數的天津人或許還都記得,當時的紙票都是人工售票,每個車站的票面顏色都不一樣,比較好分辨。那時候,不少外地人來津,在觀賞小洋樓的同時,搭乘地鐵也是他們的觀光項目之一。一些人甚至還會把用過的天津地鐵票,連同對這個時尚之都的美好印象一起,小心珍藏起來。
最近幾年,天津軌道交通日新月異,1號線延長,2號線、3號線、9號線陸續開通延伸。服務設施越來越先進,服務舉措也越來越人性化、精準化。站內設置了無障礙通道,方便特殊人羣;服務熱線、官方微博、微信平臺全運營時段爲市民服務;平日、週末和節假日還會使用不同的列車運行圖。受益於此,天津城市生活的內涵與外延得以充分拓展。手持一枚輕巧的綠色圓形地鐵票,就可去五大道品咖啡,赴天津機場候機,到意式風情區吃西餐,奔鼓樓淘古玩,往天津開發區找投資機會……不管去哪裏,各個站點的地鐵工作人員都在各自崗位爲乘客送去熱情的服務,爲大家的通勤、旅遊增添一份溫馨愜意。
1989年出生的於晶晶,是1號線鞍山道地鐵站的一名服務員,也是本文開頭提到的幫扶李師傅的地鐵員工中的一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她靦腆地說:“作爲窗口行業,做好服務是我們的天職。因爲公共交通的服務品質,傳遞的不僅僅是我們每個人的職業素養,更是一個城市的文明水準。”這句話,道出了本市軌道交通集團運營服務人員共同的認知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