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06年,父親患癌去世,不久後,精神失常的母親,離家出走,至今杳無音訊。5歲的她,便與奶奶相依為命。2010年,奶奶上樹摘果子,不小心摔下來後,無法行走,家裡的重擔壓在了她稚嫩的肩上。童年的她,沒有爸爸、媽媽的陪伴,沒有漫畫書,也沒有動畫片,燒火、做飯、養雞是她童年最多的回憶。面對生活的不幸,女孩卻選擇與命運對抗,她就是南充市嘉陵區鹽溪鄉的劉青青。面對日漸繁重的學習,她不願卸下照顧奶奶的『重擔』,她說,『有奶奶,纔有家。』
來回奔波 學習從未落下
昨日上午9點,華西城市讀本記者到來了青青就讀的鹽溪初級中學,正值上課時間,校園裡傳來朗朗讀書聲。在英語老師李學孝的指引下,透過教室的窗戶,記者見到了13歲的青青。瘦弱的身軀筆直的坐在教室裡,倔強的小眼神目不轉睛地盯著黑板。
談到青青,李學孝的言語中,流露著的更多的是憐惜。她告訴記者,青青父親2006年患癌去世後不久,精神失常的母親離家出走,至今杳無音訊。 『5歲起,她就和奶奶相依為命,9歲時,她奶奶上樹摘果子,不小心摔下來後,就臥床不起,這些年,青青一邊上學,一邊照顧奶奶。』李學孝告訴記者,考慮到青青的實際情況,學校也減免了青青的學雜費。
青青家距離學校1公裡,4年裡,她來回奔波的樣子,讓李學孝甚至心疼,也擔心青青的學習受到影響,但懂事的青青卻用優異的成績回饋給老師,成績一直都是年級前三名。『馬上初三了,學習會更重一些,盡管青青一直沒有耽擱學習,但我還是很擔心她的身體吃不消。』
守候奶奶 婉言拒絕好心人
很快,下課鈴聲響起,青青如約來到了記者面前。長長的馬尾辮、紅色的薄外套、天藍的牛仔褲,談話間,時而微微一笑,時而害羞低下頭,這是青青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談及失蹤的母親,青青表示:『媽媽只是說我不是她生的,我也不知道她去了哪裡。』13歲的女孩,對母親的描述顯得很是平淡,采訪中,青青偷偷告訴記者,她很想媽媽,只是不願提及,怕奶奶擔心。『現在我主要的就是學習和照顧奶奶。』
面對青青的遭遇,鄉政府曾提出將奶奶送去敬老院,讓青青安心學習,但結果卻是青青哭著拒絕了。而鄉上也有好心人提出收養她,青青捨不得更放心不下奶奶,最終選擇留下。『我知道被收養生活會好些,可是我捨不得奶奶,小時候,奶奶一直都照顧我,現在她最需要我的時候,我不能拋下奶奶。』
青青告訴記者,自打奶奶摔傷後,經常臥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要是我走了,奶奶怎麼辦?我不想離開她。』說到奶奶,青青的話語中,更多的堅定,她告訴記者,哪怕自己再辛苦,也要把奶奶照顧好。
扛起重擔 學校家裡兩邊跑
12點,放學鈴聲響起,青青第一個衝出教室,朝著家的方向跑去。前幾日的大雨,讓原本泥濘的小道,變得更加難走,跟隨者青青的步伐,記者沿著泥濘的道路,來到了青青的家。
雜草叢生的小路,破舊的房屋,院子裡幾只母雞正在覓食。門口,一位老人靜靜地坐著,眼睛一直盯著旁邊的路,而這位老人便是青青的奶奶。『奶奶,我去給你熱飯。』青青一個箭步走進了家中。『每到放學時間,奶奶都會坐在門口等我回家……』
走進青青的家中,一股霉味撲鼻而來,一張床、一張桌子,櫃子上放著電視機已是布滿灰層,床上放著一疊書本。來不及與奶奶多交談,青青走進廚房,迅速開始生火做飯。她告訴記者,為了節約時間,每天早上5點,她都會提前早飯和午飯做好。『中午午休時間不長,早上做好了飯,中午回來熱下就給奶奶吃,晚飯,都是下晚自習回來做。』青青一邊說著,一邊不忘給火爐裡加些柴火。
火爐裡傳來柴火燃燒的聲響,屋內昏暗的電燈,發出微微光亮。很快,青青將熱氣騰騰的飯菜端到了奶奶身旁,她輕輕地將奶奶扶起,一口一口的喂著奶奶吃飯。等到奶奶吃完,青青纔拿起碗筷,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
自強不息 養家禽改善生活
每天晚上回到家,等奶奶吃完飯睡下後,她便一頭紮進書堆中學習起來。『我不喜歡看電視,晚上看會書就睡覺了。』青青告訴記者,只是周末的時間,她偶爾會約上幾個小伙伴,去場鎮上逛逛,然後買20元的肉,給奶奶改善生活。『奶奶牙齒嚼不動,我主要是買點肥肉。』
談及生活來源,青青說,每個月都會領取到低保,但她想通過自己的雙手,讓奶奶過得更好。在家中,青青一共養了12只雞,還種了一些蔬菜。院子裡,一只只肥雞,便是青青最大的成就。『舅爺爺對我很好,前些日子,他生病了,我還殺了5只雞送給他。』青青驕傲地告訴記者,暑假時,她會背上背?跑去田裡撿稻穗。『有些沒有弄完,看到好可惜啊,我就跑去撿,最多的時候,撿了幾百斤。』談及自己的成就,青青格外開心。
采訪結束時,青青跑到了記者身旁,偷偷地許了一個願望。『奶奶小時候過得很苦,沒有吃過蛋糕,我最大的願望就是給奶奶買一個蛋糕。』說完後,青青飛快的朝著學校跑去,留下的只是一群眼眶濕潤的大人們。
奶奶心願:
『青青要好好學習,過上更好的生活。』
今年80多歲的老人,自打摔傷後,幾乎沒有走出家中的院子,說起話來也很是吃力。但提及孫女青青,老人卻一個勁的誇獎。『青青好,懂事,要做飯給我吃。』盡管有些語無倫次,但談話中,老人毫不掩飾對孫女的心疼。『她要學習,還要照顧我,累得很。』
談話中,老人無疑間向記者透露了個小秘密,原來學校有營養早餐,青青自己捨不得吃,經常將牛奶帶回家給奶奶喝。『她把好的都給我。』老人有些哽咽,說起孫女對自己的悉心照顧,老人說自己拖累了孫女。
面對記者的到訪,她一個勁地重復說著同樣的話:『青青要好好學習,過上更好的生活。』
記者手記:
最大的『願望』送給彼此
生活,一次次無情地敲打著這個幼小的心靈,卻並未讓13歲的青青妥協。采訪中,青青的懂事與勤勞,讓人疼惜。記得跟著青青回家時的場景,泥濘的小路並沒有放慢她回家的步伐,盡管走在最前頭,可不善言語的她,並沒有口頭上提醒我們『小心』。只是時不時的回頭看看我們,然後繼續朝著家的方向走去。
采訪中,說話吃力的奶奶,卻把自己最大的願望,用語言和手勢描繪:『希望青青過得更好』,而有些靦腆的青青,最大的願望卻是:『給奶奶買蛋糕。』婆孫倆將願望許給了彼此,卻讓在場的人紅了眼眶。
這是一次普通不過的采訪,但婆孫倆人的行動觸動了我們每個人心底最弱軟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