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第二十四屆中國新聞獎評選日前揭曉,北方網報送的作品《讓大山深處的夢想啓航——網絡助學十年曆程》榮獲網絡專題三等獎。這也是北方網繼2013年獲得第二十三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後再次獲獎。該作品聚焦天津民間網絡公益助學堅守十年這一新聞事件,通過深入挖掘,大力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傳播正能量、共築中國夢
每個人心中都有夢想,在雲南省小涼山地區的大山深處,就有這樣一羣孩子,他們因貧困而輟學,但他們的上學夢卻並沒有因貧窮而磨滅,也從未放棄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夢想的追求;在天津,有這樣一羣網友,十年來他們始終堅持在網絡上組織公益助學,資助這些失學孩子,他們用實際行動在大山中播撒希望,幫助孩子們圓了上學夢,這就是“北方助學”。

“北方助學”是由網友自發組成的網絡公益助學組織,截至2013年成立整十年,在這十年的助學歷程中,網友們通過網絡手段組織募捐、義拍、進山家訪、擔任義工等形式的活動,爲雲南大山裏的孩子們籌集資金、募捐衣物書本文具、翻修校舍,十年間,爲當地募集助學資金超過二十萬元,超過五百位網友實地走進大山裏幫助山裏的孩子們。在助學的過程中,網友們的愛心行動感召到他們的下一代,因此也產生了“助學二代”,讓助學的正能量不斷傳遞下去。
“北方助學”十年曆程,總結起來就是“有夢、助夢、圓夢、夢想延續”的歷程,北方網作爲主流網絡媒體、天津新聞門戶,早在2003年就聚焦“北方助學”,從助學第一次活動就開始關注並進行新聞報道。十年來,北方網記者一直跟隨網絡公益助學的足跡,見證其成長與發展,通過感情真摯的筆觸見證助學當地的每一點變化,踐行走轉改精神,用輿論宣傳的力量助推助學的每一次進步,傳播正能量、共築中國夢。
形式多樣,發揮全媒體力量
在報道中,北方網十分重視全媒體的運用,通過照片、文字、視頻、訪談、互動等多種形式報道“北方助學”這十年來的進程。2005年9月,“北方助學”的第一次義拍活動,大量清晰的活動現場照片仍然完好地保存在北方網媒體庫中;2008年初,“北方助學”進山家訪時記者們用手機錄下當地孩子們試穿新校服時的視頻記錄,雖然不夠清晰,但仍然非常珍貴;2013年,“北方助學”的第十年,北方網再派多名記者前往雲南永寧助學一線採訪,記者們揹着又重又笨的攝像機,克服路途遠等困難,實地見證當地孩子受到資助後發生的變化,採訪了當地受助學生、老師、家長等,短短3天時間拍攝了近萬張照片、完成了十餘篇新聞報道。

爲了更好地挖掘網絡公益助學對互聯網發展和青少年成長產生的深遠影響,2013年12月初,北方網邀請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兒童研究所的專家以及助學網友和“助學二代”代表,就“建設綠色網絡環境”、“網絡公益對青少年影響”等話題開展訪談,訪談期間,“助學二代”代表還向全國青少年朋友發出文明上網的倡議書,視頻訪談形式的運用也更方便了網友進一步瞭解“北方助學”以及助學活動對於傳播網絡正能量的重要意義。

影響廣泛,責任更加重大
《讓大山深處的夢想啓航——網絡助學十年曆程》專題推出後影響非常廣泛,吸引天津和中央多家媒體採訪報道,《中國青年報》頭版對“助學二代”現象進行報道。截至目前專題訪問量突破百萬人次,很多網友在網上看到專題報道後,紛紛表示願意加入網絡公益助學,還有很多網友自發捐款,向貧困山區孩子表達一份愛心。該專題通過一系列策劃、報道,引起全社會的共鳴。特別是倡議書發出後,很多中小學生也通過論壇、微博、微信等平臺,表達自己積極參加公益活動、維護健康網絡環境的決心。
第二十三屆中國新聞獎評選中,北方網的網絡訪談作品《攜手共建“美麗中國”――讓候鳥飛》獲得一等獎;網頁設計作品《我們的節日》獲得三等獎。第二十四屆中國新聞獎評選,北方網網絡專題再次獲獎。連續兩年獲得榮獲中國新聞界最高獎項,更使北方網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北方網將不斷履行好新媒體時代用全媒體傳播正面輿論的責任,在未來的道路上,以傳播正能量爲己任,以打造文明和諧的網絡空間爲準則,繼續創作更多更好的新聞作品。(記者寇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