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在《五大道》第九集『空間』中,出現了一群拿著相機記錄天津建築風貌的年輕人,無論嚴寒還是酷暑,都會定期定點組織拍攝,他們的作品與其說是濃墨重彩的油畫,不如說是原汁原味的素描。他們雖來自各行各業,但都有一個信念——做天津歷史文化忠實的記錄者和發掘者。
因『愛上這座城』走到一起
據天津記憶志願者團隊成員張翔介紹,團隊成員中有媒體工作者、職業經理人、機關乾部、企業員工、在校學生、退休人員等等。雖然平時大伙各自工作較忙,但一到組織『拍記』等活動時都會積極踴躍參加。這幾年間,團隊一直致力於天津文化遺產及地域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考證、保護和傳承。
作為業餘愛好者,他們一方面通過各種渠道收集電子版本的天津老照片,目前有近3萬張,進行分類整理,用以研究和挖掘被記憶湮沒的歷史。另一方面又拿起相機,活躍在天津的大街小巷,組織團隊成員和攝影愛好者進行『拍記』活動。此外,他們還致力於整理與天津相關的文化資料,深入研究的同時還召開有關學術研討會,並編輯印刷內部交流資料《天津記憶》,至今累計刊印120餘期。
張翔介紹,天津建築的多樣性可謂是『萬國建築博覽會』,這也是天津一直以來的一張『名片』。因此團隊對天津的建築遺產,尤其是對文物建築的保護做了大量工作,比如組織公眾監督舉報破壞建築的行為,在多次不遺餘力的行動中,保護了一些建築不被拆毀。
用照片留住城市的記憶
特別是這個『拍記』活動值得詳細說一下。據團隊成員馬金強介紹,早在2006年時,因為很多老建築被逐漸拆掉,他們為了保留這些老建築的原貌影像,開始走遍大街小巷,拍攝建築照片。結果這種活動就被保留了下來,一直持續到今天。除了最熱和最冷的月份,平均每月至少有一次公開的『拍記』或小范圍的專題『拍記』。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幾年之中,團隊共組織『拍記』活動多達210餘次,直接參與人數總共多達5000多人次,拍攝照片數十萬張。
每次『拍記』事先都要確定一個主題,設計好路線,並委派一位隊員作為向導和講解,介紹建築或街區的歷史以及變遷經歷。比如最近一期是11月1日,路線是睦南道沿線(馬場道至雲南路睦南花園一段)。這個活動面向公眾,感興趣的市民都可以參加,在團隊的文史學者講解和介紹下,身臨其境地感受天津歷史的厚重。據多次擔任『拍記』向導的團隊成員褚雲介紹:幾年來他們的足跡已經遍及市內所有老街區以及周邊很多地方,最遠到過大港油田和大沽口炮臺。
此外,馬金強還介紹,『拍記』活動不僅僅是拍攝,還包括記錄老居民的口述、結合資料的實地考察等研究活動。尤其是結合老照片,讓團隊成員有了眾多發現,因此這種『拍記』活動被專家們稱為『城市田野考察』。幾年間,通過『拍記』活動,他們先後發現或確認了張愛玲舊居、吳新田舊居、錢偉長舊居等。目前,他們正在對川島芳子在津開設的東興樓進行實地確認。
隨著『拍記』隊伍的不斷壯大,天津記憶志願者團隊在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著這座城市的變遷,保留著回憶的溫度。
附言
《五大道》的熱度始終不減,外地游客也蜂擁而至。作為土生土長的天津人,您敢自拍胸脯底氣十足地說您了對五大道了如指掌嗎?如果小洋樓您都熟得不能再熟了,這次拿個難點的來考考您。這不,版上的這七張照片,是天津記憶團隊往次『拍記』的作品,都是五大道風情各異的圍牆,挑幾張湊一塊讓您了猜猜到底每面牆是哪條路上哪座建築的外檐?看著眼熟但又死活想不起來了?別急,下期《天津衛》咱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