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在本月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中韓自貿區結束實質性談判,意味著雙方在敏感問題和敏感領域已達成共識。
根據談判成果,雙方貨物貿易自由化比例均超過『稅目90%、貿易額85%』。協定范圍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規則共17個領域。由此,中韓經貿合作駛入了合作的快車道,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有望提速。
面對中韓自貿區這個超級市場,中國環渤海經濟帶內的諸多城市、開發區都有望成為中韓自貿區落地的先行示范區,其中天津以無可比擬的港口區位優勢以及近年來濱海新區經濟快速增長態勢,無疑是最有可能成為承接中韓自貿區先行示范區的沿海城市。
中韓自貿區有別於天津自貿區
繼2013年9月中國首個自貿區,上海自貿區成立後,天津自貿區極有望成為第二批獲批的自貿區。而構建中韓自貿區的設想要追溯到十多年以前。2002年,天津就提出了建立中日韓自貿區的設想,2005年,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會見韓國總理李海瓚,提出了要盡早啟動中韓自貿區談判。
目前,中韓自貿區已結束實質性談判,天津自貿區也有望成為第二批獲批的自貿區,那麼兩個自貿區有什麼區別和聯系,中韓自貿區對天津自貿區獲批有沒有影響?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兼天津國際發展研究院秘書長馮雷鳴教授在接受渤海早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中韓自貿區在概念上完全有別於天津自貿區。
馮雷鳴介紹,自貿區有兩種含義:一是FTA(FREE TRADE AREA),是指兩個以上的主權國家或單獨關稅區通過簽署協定,在世貿組織最惠國待遇基礎上,相互進一步開放市場,分階段取消絕大部分貨物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改善服務和投資的市場准入條件,從而形成實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特定區域。『自由貿易區』所涵蓋的范圍是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所有成員的全部關稅領土,而非其中的某一部分。迄今,我國已與瑞士、東盟、巴基斯坦、智利、新西蘭等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從而建立起了涵蓋我方和對方全部關稅領土(注:我方關稅領土不含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的『自由貿易區』。中韓自貿區屬於此類。
二是FTZ(Free Trade Zone),又稱為對外貿易區(Foreign Trade Zone)或免稅貿易區(Tax-Free Trade Zone)或自由貿易園區,是指境內關外,即在關境以外劃出的,對進出口商品全部或大部分免征關稅或保稅,而不是降低關稅。並且允許港內或區內進行商品的自由儲存、展覽、加工和制造等業務活動,以促進地區經濟和對外貿易的發展的一個區域。
目前在許多國家境內單獨建立的自由港、自由貿易區都屬於這種類型。如德國漢堡自由港,巴拿馬科隆自由貿易區等。上海自貿區及天津正在申報的自貿區都屬於這種類型。它一般建立在一個港口的港區或鄰近港口的地區,它實際上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關稅隔離區。
中韓自貿區與天津自貿區屬於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中韓自貿區是由中韓兩國政府簽署協定設立的,上海自貿區及天津正在申報的自貿區只需中國國務院批准即可設立。
結合目前正在申報中的天津自貿區,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叢屹認為,中韓自貿區最終肯定會選擇一些沿海地區『落地』,並成為中韓自貿區先行示范區,那麼從這個角度說,未來獲批的天津自貿區完全可以同時成為承接中韓自貿區的示范區,實現利好政策的雙重疊加。
天津承接示范區有四大優勢
有數據顯示,2013年中韓兩國貿易額達到2742億美元。分析人士指出,通過關稅和非關稅手段,可以推動中韓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密切雙邊經貿關系,推動貿易平衡,加快實現2015年雙邊貿易額達3000億美元的目標,並且5年內貿易規模有望突破4000億美元。
面對中韓自貿區這個超級市場,環渤海區域的諸多城市都希望最終成為承接中韓自貿區的示范區,而且都具有不同的區位優勢。
山東省的青島、煙臺以及遼寧省的大連都非常有競爭力,因為這些城市距離韓國更近,並且韓資企業眾多。
如整個山東省已經成為韓國企業在中國投資最多的省份。目前,有5800餘家韓國企業在山東省發展,韓國在山東省的投資額為82億美元,佔韓國對華投資的23%。2012年,山東省與韓國進出口總額達283億美元,佔中韓雙邊貿易額的11%,同時韓國也是山東省第二大外資來源地、第三大貿易伙伴、最大的境外游客來源地。馮雷鳴在談到其他環渤海區域城市的優勢時,也特別指出,天津也有無可比擬的四大優勢。『第一,濱海新區開發成為國家戰略,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多年蟬聯全國開發區之冠;第二,京津冀協同發展上昇為重大國家戰略,天津發展潛力巨大;第三,作為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擁有廣闊的腹地,交通便利,港口區位優勢明顯;第四,天津自貿區申報已進入尾聲,綜合條件名列全國前列,獲批可能性很大。因此,如中韓自貿區先行區落戶天津,將會使天津優勢疊加,優勢更加明顯,進而會促進天津自貿區的設立。』
叢屹則認為,中韓自貿區最終落地很有可能會選擇若乾區域,天津今後需要做的是強化自身優勢,和其他區域形成差異化發展。『濱海新區的韓資企業主要以電子相關產業為主,而從長遠的全面的經貿合作前景來看,濱海新區除了引進電子、通訊等相關產業進駐外,還需要加強港口、物流以及現代服務業等方面的優勢企業入駐。另外,天津的基礎經濟建設和金融產業繁榮程度也很佔優勢,這對於承接中韓自貿區示范區落地也有很大優勢。』
自貿區落地買韓貨將更實惠
未來中韓自貿區落地後,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將提速,同時將帶動兩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同時,對中國廣大企業以及市民來說都將分得自貿區紅利。
馮雷鳴指出,中韓自貿區落地,最大的好處在於降低兩國間的貿易成本,實現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對於與韓國有貿易或經濟往來的企業會有很大的吸引力。會有一批韓企或中國企業落戶先行區或試驗區。區內關稅和其他貿易限制將被取消,可進一步推動區域內的資本、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將產生更多的貿易機會。區內企業可以降低生產成本,獲得更大市場和收益,促進產業昇級。貿易和投資環境的改善,還可促進兩國投資增長。
市民購買韓國產品會更便宜,市民生活也將發生變化,就業機會增加。韓國在家電、汽車、高科技產品方面優勢明顯,一旦取消關稅之後,這些產品將價格更低,去韓國旅游將更方便,文化交流將更多。我國在農產品方面優勢明顯,也會進入韓國市場,韓國人民也會享受到更便宜更健康的中國食品。
相關鏈接
2015年年初中韓將正式簽署自貿區協定
據報道,11月10日,在中韓兩國領導人共同見證下,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和韓國通商產業資源部部長尹相直,分別代表兩國政府簽署了結束中韓自貿區實質性談判的會議紀要。根據紀要,兩國將在2014年年底前完成餘留技術問題的談判,之後草簽自貿協定文案,2015年年初由兩國相關部門部長正式簽署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