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2008年起,本市創新養老模式,提出建設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和日間照料站,方便社區內的老年人實現居家養老。日間照料中心主要為老人提供白天時間段的各項養老服務,如就餐、體育活動、娛樂等,老人像上幼兒園一樣,白天去晚上回家,因此一些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和日間照料站又被稱為『托老所』。
入托靈活提供就餐服務
位於沙市道與貴州路交口附近的五大道街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是本市首個『日托制』的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子女可以每天早上七點鍾將老人送過來,下午5點半接回家,收費標准為40元/日(含午飯)。不僅不耽誤工作,也能有效避免老人對一般養老機構的抵觸情緒,對於特殊情況,子女也可每周接送一次。據了解,五大道街多是老社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佔常住人口的22%以上,該中心的提昇改造將有效解決轄區內突出的養老問題。
據了解,該中心設有醫療保健室、居家休養室、綜合活動室、社工站、暢心雅苑、社區食堂等六大功能區。同時,所有的服務人員都是專業的,比如全科醫生、社工、心理諮詢師甚至廚師等等,在飲食起居等各個方面為老人提供專業化的護理服務,特別針對行動不便的老人,既讓他們得到很好的照顧,也能緩解子女的養老壓力。
受到中國傳統思想影響,很多老人養老不願離家。日間照料中心設在社區內,滿足了老人的就近養老需求,特別是最需要解決的就餐問題。很多日間照料中心都兼有社區食堂的功能,比如位於南開區水上公園附近的望園養老院,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拓寬服務領域,為老年人提供配餐服務的同時,還提供托老服務。和其他的社區老年食堂只提供午餐服務相比,這裡提供一日三餐,食堂可容納200餘名老人就餐。院長張玉平告訴記者:『院裡每周制定的食譜,首先需要廚師進行配餐,營養師再結合季節特點和老年人的身體需要進行食材調配,最後院裡開會討論,這樣經過三道關卡纔確定下來。老人們可以在這裡吃,也可以拿走,同時養老院還提供送餐上門服務。』
委托社會組織參與管理
據了解,最初本市一些老年日間照料中心主要由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負責管理。現在,越來越多的社會組織、企業或養老機構參與了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的管理和經營,使其服務更加專業。
南開區2013年啟動了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試點工作,選擇了5個社區照料中心和4個養老機構照料中心作為試點,按照『管辦分離』的原則,逐步建立起『政府搭平臺、專業化管理、市場化經營、志願者參與、民政部門監管』的運行模式。通過問卷調查,南開區民政局明確了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的服務功能定位:重點服務對象是行動不便、空巢和失獨老人,服務方式主要是呼叫、配送餐、家政和日用品便利店等。
在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試點工作中,區民政局將過去由社區居委會對日間照料中心進行管理的傳統模式,轉變為在區民政局、老齡辦的指導和監督下,由街道、社區居委會委托社會組織、企業或養老機構開展經營服務的管理模式。王頂堤街迎水裡社區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是目前比較成功的試點之一。該中心由社會公益服務機構——王頂堤街社會組織發展促進會負責管理運營,設有老年學校、文娛活動室、配餐室、休息室等,為社區老年群體提供了日間照料服務及很多適宜的學習活動項目,服務的老年群體已超過800人次。
上文中提到的五大道街老年日間照料中心,也引入了勁松護養院以及勁松助老福祉中心兩個專業社區組織推動運營,讓服務團隊更專業化。負責中心運營的勁松養老院主任戴開寶向記者介紹:『作為試點,照料中心采取社工+護工+志願者參與的模式,讓老人得到身、心的照料。』
突出養老服務專業化
據了解,新建示范性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的規模、建築面積一般不低於300平方米,設有『五室一校』:休息室、文體活動室、閱覽室、健身康復室、醫療保健室和老年人學校。在居住人口超過6000人的社區配建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和老年活動室的規模、建築面積一般不低於150平方米,設有『四室一課』:休息室、文體活動室、閱覽室、醫療保健室和老年課堂。
社區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站)建成後,將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保健、文化娛樂、精神慰藉等全方位服務,為日間家裡無人照料能夠『走出來』的老人提供就餐、看護、休息等服務,同時設立社區為老服務熱線,對不方便出門的老人上門服務。據了解,社區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將實行無償、低償、有償服務相結合:對轄區內享受政府居家養老服務補貼的老年人,按照有關政策提供無償服務;對低收入老年人,按照低於市場的價格提供低償服務;對其他老年人,按照市場價格提供有償服務。
專業人士認為,日間照料中心應該一方面突出養老服務,一方面進行平臺化運營,在機構內服務老人,機構外進社區,讓服務更專業化,推進社會實體化運作、轉型,通過政府購買或者補貼的方式引入社會專業化組織進行運營、管理。它應該以為老服務為基礎,而不是老年人眼中的『活動中心』。
老年照料中心的醫療資源,也是很多老人和其子女關心的問題,因此本市不少老年照料中心都配有專業的醫療設備,或聘請專業的醫護人員,有些還是和社區醫院及大醫院合作,並且是醫保定點單位,方便老年人看病就醫。河西區友誼路街誼景村社區的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與社區衛生服務站資源共享,讓社區老年人的醫療保健得到充分保障。在滿足提供基本醫療器械和藥品的基礎上,社區衛生服務站以責任醫生、護士為主體的醫療服務使日間照料服務中心的醫療保健功能得到提昇。老年人能夠在社區得到一般常見病、多發病診療、護理和診斷明確的慢性病治療、家庭出診、康復等醫療服務。
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應兼有為老年人提供教育、交友、社團、娛樂、健身等方面的服務功能,全方位滿足老年人的需求。
根據實際需要建設
據了解,到2015年,天津將基本形成『973』的養老服務格局,即全市老年人口中,97%老年人居家養老(94%老年人依托社區日間照料服務設施分散居家養老,3%老年人在老年宜居社區集中居家養老);3%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養老,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服務內容多樣化、適宜老年人需求、具有天津特色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
根據《天津市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本市要構建區縣、街道(鄉鎮)、社區(村)三級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站),為老年人提供就近、便捷就餐、看護、健身、學習、娛樂、保健、聊天等服務。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站)實行政府搭建服務平臺、專業化管理、社會化經營、志願者參與的建設經營模式,建立長效運營機制,為老年人提供良好、可持續服務,服務輻射范圍覆蓋全市90%老年人口。對有經濟條件的老年人實行低償服務,對經濟困難老年人由政府出資為其購買服務。『十二五』末,全市街道(鄉鎮)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達到640處,社區(村)根據老年人口和實際需要適度建設老年日間照料服務站。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本市將新建改造社區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80個,目前任務已接近完成。其中,八成分布在津郊地區,將進一步滿足本市農村地區老年人居家養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