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作為全世界最復雜、國內第一條人工開挖的復式航道,天津港復式航道試通航情況吸引著港航界的目光。昨天上午,天津海事局通航和航標管理部門組織航海、引航、海事、港口管理方面的25位專家對天津港復式航道試通航及航標布設情況進行了後評估,全力保障天津港通航效率持續提昇。
天津海事局工作人員介紹,今年1月1日,天津港復式航道試通航,實現了小船小航道、大船大航道的分道航行模式,使得小型船舶在自然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隨時出港,減少了泊位空閑時間,大大緩解了主航道通航壓力,提高了船舶進出港效率。
據統計,僅前三季度小船航道就分流船舶14500艘次,佔總體進出港船舶比例46%以上;有1210艘次小型船舶打破以往慣例,依照復式航道通行規則,經小船航道及時離港,減少泊位空閑時間1730多小時。
會議上,與會專家代表從支持港口發展、保障船舶進出港航行安全的角度出發,對天津港通航效率提昇、航標配布合理性、交通組織秩序、航行規則適應性、運行問題等方面進行了總結評估,提出了航標布設、交通組織方案、計劃安排、減少報告頻次等方面的優化建議。天津海事局將在天津港集團等港航企業配合下,根據試通航後評估意見和建議繼續完善復式航道交通組織方案,進一步提昇港口運轉效率。同時,推動地方政府和港航企業開展智慧港口、渤海中西部支持保障系統建設,為天津港口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