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使太平洋變成太平之洋
1520年,麥哲倫率領船隊越過驚濤駭浪,來到一片平靜的海域,船員們感嘆“這真是一個太平洋”。近500年後,習近平指出,太平洋之所以廣大,是因爲它沒有任何自然阻隔,不應該爲它設定人爲的阻隔。
麥哲倫是樸素的個人願望,習近平更多是對於人類命運的思考,順理成章提出了30億人的“亞太夢”: 共同致力於亞太繁榮進步,讓經濟更有活力,貿易更加自由,投資更加便利,道路更加通暢,人與人交往更加密切,讓人民過上更加安寧富足的生活……歸結爲一句話,就是“讓太平洋變成太平之洋”。
關鍵是,如何實現?
無論是北京APEC會議的豐碩成果,還是大洋洲之行巨大成功,都是爲了推動亞太各方一起打造3艘“太平之舟”。
第一艘“太平之舟”——“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
APEC會議期間,習近平主席和韓國總統朴槿惠宣佈實質性結束中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大洋洲之行中,習近平主席和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宣佈實質性結束中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而此前,中國和新西蘭已經達成自由貿易協定…… 亞太自貿區穩步推進,太平洋變成“內海”正逐漸變成現實。
第二艘“太平之舟”——“促進經濟創新發展、改革與增長”
“生活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而將更多機遇留給勇於和善於改革創新的人們。在新一輪全球增長面前,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習近平做出的判斷,是中國過去30餘年發展騰飛的切身體會,也是亞太夢想化爲現實的必由之路。大洋洲之行中,多次強調加強創新方面的合作。
第三艘“太平之舟”——“加強全方位基礎設施與互聯互通建設”
APEC會議上,習近平宣佈:中方將捐款1000萬美元,用於支持亞太經合組織機制和能力建設;未來3年,中國政府將爲亞太經合組織發展中成員提供1500個培訓名額。
大洋洲之行中,習近平宣佈:中國決定在悉尼設立人民幣清算銀行,給予澳大利亞銀行機構500億元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中國將在新西蘭、斐濟設立中國文化中心;中國將一如既往幫助斐濟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實施好斐方小水電站、農業開發、公路改造、橋樑建設等項目;中國將爲島國提供2000個獎學金和5000個各類研修培訓名額……
中國這個“大塊頭”有“大智慧”,不會“堵了別人的路”,推動各方堅持亞太大家庭精神和命運共同體意識,把太平洋變成“內海”,如此一來,太平洋焉能不成太平之洋?
就像習近平說的那樣—— 斐濟有句諺語:“一顆花蕾將孕育出千百萬個果實。”中國也有句古語:“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亞太夢”已經開啓春天的故事,需要各方揮灑夏天的汗水,從而收穫秋天的童話!
轉自微信公衆號“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