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雙街鎮在做優做精都市現代農業的同時,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揮傳統農業的特色優勢,大力發展冬季農業生產,幫助農民增收增產,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變冬閒爲冬忙,田野間處處是農民忙碌的身影。
隨着冬季的來臨,在大白菜批量上市的同時,冬季應急儲備菜工程也開始啓動,青水源種養殖基地作爲北辰區規模最大的儲備點,目前儲備工作已經全面展開,大白菜已經開始入庫保存。
據瞭解,今年已經是青水源第5次成爲全市冬儲菜的儲備點,儲備量將達到2000噸。而經過前幾年的積累,園區在白菜的儲存保鮮上也已經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經驗,不僅把冷庫的溫度保持在0至1℃的恆溫狀態,而且白菜在入庫前還要經過多個環節的處理。預計在一週內,青水源今年儲備的2000噸大白菜將全部入庫保存,主要用於在惡劣天氣下保證市場供應和在物價波動大時用於平抑物價。爲了更好地完成冬儲任務,青水源種養殖基地不僅提前騰空了冷庫,而且還新建了600平方米保鮮庫,並更新了製冷設備。
與此同時,雙街農業生態園內,334畝金黃色的稻田已經成熟,沉甸甸的稻穗隨風搖曳,一臺收割機在田間來回奔忙,一排排水稻被吞進收割機,隨即又吐出金黃的穀粒、裝進口袋。
經過半年的生長期,成熟的稻穗被收割後正由農民倒入脫粒機內,隨着米粒和穀皮的分離,在工作間內,農民們各自分工忙碌着,收米、裝袋、封口,一袋袋剛剛落地的新鮮稻米等待着上市售賣。
眼下,顆粒歸倉,冬儲菜入庫,而在小街村卻是另一番景象:忙學習。
“農家書屋裏的書都很貼近村民生活,很多書對村民種養殖有很大幫助。”小街村村民樂呵呵地說,“枸杞的種植與管理,我就在書裏學到了很多。今天我又來學習種植蔬菜安全越冬方面的知識。”
小街村農家書屋只是城鎮衆多農家書屋之一。近年來,該鎮把建設“農家書屋”作爲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工程、民心工程,緊密結合農村的發展現狀和不同受衆的需求,精心選配適合農民閱讀的書籍,既包括農業實用技術和農村致富經驗,又包括政治法律、文化教育、文學藝術和少兒讀物,以及農村醫療衛生和生活類等,內容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將進一步滿足廣大村民愛書、讀書、渴求知識的需要。前來翻閱書籍的農民們紛紛表示,“農家書屋”是廣大村民文化生活的服務平臺,讓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學習到經濟、法律、農業技術等多方面的知識,“農家書屋”真是農民的“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