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隨著國家對廢氣、廢水排放要求越來越嚴,新上項目需要經專業機構『環評』(『環境影響評價』的簡稱)、環保部門審批等環節,企業面臨著越來越高的環保門檻。記者從環保部門獲悉,面對越來越嚴格的環保壓力,濱海新區新上企業項目呈現向環境友好型轉變的明顯趨勢,而現有涉污企業脫氮脫硫、煤改燃、水質處理等環保改造項目比往年增加三成多,成為今年『環評』生力軍。
近日,記者來到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環保審批窗口,看到一番忙碌景象。工作人員正在接待一位諮詢者,為他解答環保審批方面的問題。這位諮詢者來自濱海新區的一家工廠,工廠每天產生大量生活污水。以前,生活污水經過簡單處理就輸往了污水處理廠,可隨著用水成本越來越高,加上政府鼓勵循環利用,他們打算上一套水處理設備,把生活污水處理成中水,再用於衝廁、洗車等。他算過一筆賬,上這個項目盡管短期內需要一筆錢,但是長期來看是劃算的。
像這位諮詢者一樣,濱海新區企業的環保意識正在日益增強。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環保審批窗口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環保審批其實還有一道關鍵的『前置』程序——『環評』。企業只有提前拿到專業『環評』機構出具的《環評報告書》,纔有資格進入環保審批程序。這種專業『環評』機構,天津市共有20多家,天津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是其中為數不多的具有甲級資質的單位。
該院專家張壽生告訴記者,近幾年,隨著環保呼聲越來越高,企業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在一個項目立項之前,企業不僅會實地考察項目對環境的影響,還會積極向專業環評機構進行諮詢。一旦被給出『超標』建議,要麼改進生產工藝,要麼自裁落後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