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三級平臺,夯實工作基礎,推進社區矯正場所建設規範化
1.建立區級社區矯正中心。爲努力打造規範化工作平臺,2013年區財政投資100餘萬元,高起步、高標準建成400多平米,集“日常辦公、報到登記、照片採集、入矯宣告、集中教育、手機監控、監督管理”爲一體的規範化社區矯正中心。購置辦公桌椅,配備監控設備、照相機、攝像機等辦公設施,各項制度公開上牆。 2013年11月1日,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散襄軍同志,在市司法局局長祖文光、東麗區區委書記尚德來等同志的陪同下參觀了社區矯正中心,給予高度評價並建議全市推廣。
2.建立街道級社區矯正平臺。爲加強司法所基礎建設,積極爭取區委、區政府重視和支持,制定下發了《東麗區司法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司法所規範化建設實施意見》,區分管領導帶隊,多次到各街就司法所建設開展調研,溝通協調,籌集170萬元用於11個司法所建設。2014年針對金鐘、新立等六個司法所提升改造,五個獨立司法所重新選址已結束,現金鐘、華明司法所已經竣工,新立、軍糧城等司法所已着手裝修社矯工作室、心理諮詢室等職能辦公室。
3.建立村(居)級社區矯正工作平臺。今年我區將加大基層司法行政體系建設納入民心工程,加大司法工作室建設力度。整合公安、司法的職能,推動村居(社區)警務室、基層司法工作室合署辦公,密切司法公安的協作配合。依託司法工作室,將社區矯正工作延伸到基層,對社區服刑人員零距離進行教育服務。現區司法局已在9個街道建成9個試點司法工作室,投入2萬元完善相關辦公設施,規章制度等,確保工作室各種設備規範齊全。其他司法工作室正在覈查規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