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七大領域在向社會資本招手
《指導意見》中,幾乎每個章節都能看到”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吸引民間資本進入”的字眼,特別是油氣管線、鐵路、電信網絡建設等原來一些被國有資本壟斷的領域也都向民間資本敞開了胸懷。
《指導意見》還明確,未來要優化政府投資使用方向,政府投資主要投向公益性和基礎性建設。對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的生態環保、農林水利、市政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重點領域,政府投資可根據實際情況給予支持,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的引導帶動作用。
還是以核電爲例,與以往的核電建設不同,此輪核電項目重啓,國家希望政府資金只發揮撬動作用,歡迎民間資本積極參與。劉寶華說,從國際經驗來看,很多國家的核電建設不分國家資本、民間資本、社會資本,只要符合國家的核安全管理要求,都可以進來。另外,核電的發展是整個核工業體系的龍頭,會帶動上游、下游相關的裝備製造業的發展,那些領域的產業也需要產權的多元化。
劉寶華也不否認,我國的核電發展還面臨一些調整。首先,當下的核電技術正從二代向三代過渡,但還有一些關鍵的技術設備沒有完全過關。如果抓緊解決,總體進展是可控的。其次,核電的發展保障體系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特別是法律保障體系。在我國,原子能法、核安全的有關法規,核電發展和管理的有關法規還沒有正式出臺,需要抓緊制定。
再有,人才的短缺也是核電發展目前面臨的最大短板。劉寶華說,培養一個核電高級操作員的成本大概和養一個飛行員的成本差不多。曾有一個形象的比喻說,第一代核電操作員都被稱爲黃金人,他們對於核電安全非常重要。從技術到人員培養,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些也正是民間資本進入的空間。
李樸民介紹,近期,國家層面除了希望靠政府投資拉動核電等領域的投資外,還把水電等其他可再生能源、信息電網油氣等重大網絡、油氣礦產等資源保障也列入吸引民間資本進入的領域。
特別在能源設施投資領域,《指導意見》稱,積極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建設跨區輸電通道、區域主幹電網完善工程和大中城市配電網工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油氣管網、儲存設施和煤炭儲運建設運營。支持民營企業、地方國有企業等參股建設油氣管網主幹線、沿海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地下儲氣庫、城市配氣管網和城市儲氣設施,控股建設油氣管網支線、原油和成品油商業儲備庫。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鐵路運煤幹線和煤炭儲配體系建設。國家規劃確定的石化基地煉化一體化項目向社會資本開放。
多項制度創新確保民間資本順利進入
資本都是逐利的,除了要優化市場準入,讓民間資本平等進入外,還有調整價格形成的機制,讓進入的資本有所回報,有進入的動力。李樸民說,《指導意見》最大的特點在於提出很多制度創新的內容,而且還劃定了時間表,希望相關部門按國務院排出的日程,儘快拿出制度調整的方案。這就解決了“怎麼投”的問題。
以政府投資爲例,未來政府在投資領域只發揮“四兩撥千斤”的引導作用,而且,投資的模式也將更豐富,不只限於直接投資。《指導意見》指出,未來,根據項目的不同情況,政府可通過投資補助、基金注資、擔保補貼、貼息貸款等方式,支持社會資本參與重點領域建設。
除了政府投資帶動社會資本進入的模式外,《指導意見》還明確,要建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這種已經在發達國家普遍運用的投資模式,近年來已經在國內的一些基礎設施領域試水,但也有許多亟待規範的問題。李樸民說,針對已經存在的問題,中央政府也要求要儘快出臺細化的配套文件。
李樸民介紹,國務院已經確定要在公共服務、資源環境、生態保護、基礎設施等領域,積極推廣PPP模式(公私合營模式),規範選擇項目合作伙伴,引入社會資本,增強公共產品供給能力。政府有關部門要嚴格按照預算管理有關法律法規,完善財政補貼制度,切實控制和防範財政風險。健全PPP模式的法規體系,保障項目順利運行。鼓勵通過PPP方式盤活存量資源,變現資金要用於重點領域建設。
另外,推進PPP模式要平衡好社會公衆與投資者利益關係,既要保障社會公衆利益不受損害,又要保障經營者合法權益。
對社會資本來說,不管進入哪個領域,都會考慮投資的回報,而《指導意見》也明確,要調整一些領域的價格機制,在確保民生的前提下,給予進入的資本合理回報。
國家發改委社會司司長王威說,中央政府將進一步完善社會事業建設運營稅費優惠政策。比如,對非營利性醫療、養老機構建設一律免徵有關行政事業收費,對營利性醫療、養老機構建設一律減半徵收有關行政事業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