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12月9日上午10點,隨着紅色大幕緩緩揭開,高聳的“凱旋門”呈現在觀衆眼前,《飛越歐洲的雄鷹——拿破崙文物特展》在天津博物館開幕。該展覽由天津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主辦,法國拿破崙基金會、深圳市木雅文化協辦,法國駐華大使館、紀念中法建交50週年籌備委員會共同支持。展期至2015年3月。

法國經典鉅作《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道的拿破崙》被製作成大型幕布,懸掛在博物館大廳;穿着士兵服裝的演員列隊“巡邏”。整個環境猶如身臨其境一般。觀衆紛紛從“凱旋門”進入展廳,彷彿穿越回拿破崙時代。

拿破崙•波拿巴(1769-1821年)出生於法國科西嘉島,法國大革命時期的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執政,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14年,因戰爭失敗被流放至厄爾巴島,1815年重新奪回政權,因滑鐵盧戰役的再次戰敗,被流放至大西洋深處的聖赫勒拿島,1821年在囚禁中孤獨離世,時年52歲。

此次展覽圍繞法國大革命的時代背景,通過拿破崙的母親、前妻、幕僚、將軍、妻子和侍從,以及拿破崙自己的評述,通過相關文物呈現,向觀衆講述拿破崙的家族、婚姻、政治、戰爭等,還原一個真實、鮮爲人知的拿破崙。

2014年恰逢中法建交50週年,中法雙方藉此契機相繼舉辦了多種官方慶祝活動,此次“飛躍歐洲的雄鷹——拿破崙文物特展”爲“中法建交五十週年官方系列活動”的收山之作。拿破崙作爲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卓越的軍事天才,是中法兩國人民都十分熟悉的歷史人物。本次展覽將通過油畫、照片、文獻等珍貴展品,展現瑰奇的異域文化與民族風情,重現拿破崙時期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真實風貌,再現十九世紀初法國人民生活風尚的歷史畫卷。在中法兩國建交50週年之際,天津博物館將通過此次“飛越歐洲的雄鷹——拿破崙文物特展”,爲廣大觀衆奉獻一場法國文化的藝術盛宴;同時也希望藉此契機,爲中法兩國搭建多層次、多元化、多方位的交流平臺,爲增進兩國人民溝通、加深中法雙方友誼做出貢獻。

市民孫加祺和幾個朋友慕名而來,他在每一件展品前都要站上半天,仔細端詳。“從拿破崙的睡衣以及一些生活用品,讓我看到了一代梟雄普通人的一面,這些生活化的展品更能體現出拿破崙的個人魅力。雖然拿破崙比較矮小,但是他做的事情和成就的事業卻是頂天立地的。這種著名歷史人物的專題展覽應該多舉辦一些,讓國人瞭解更多歷史和文化知識,開闊大家的視野。我今年3月份曾經去過法國,參觀了盧浮宮和凡爾賽宮。我看到一位教師和她的學生們就圍坐在博物館裏,教師給孩子們逐一講解展品的故事。那一幕讓我印象深刻,博物館作爲文化教育陣地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這樣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鑑。”孫加祺建議文化中心這種公益性文化單位應該加大開放的力度。“去讀書、看展覽、看戲的人越多越好。”

作爲今年中法建交50週年官方系列慶祝活動之一。《飛越歐洲的雄鷹——拿破崙文物特展》展覽展現了拿破崙一生中的知名戰爭、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同時輔之油畫、照片、文獻等展品208件(套)。其中包括法國經典鉅作《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道的拿破崙》等重要文物,展示拿破崙從科西嘉島到聖赫勒那島長達五十多年的傳奇歷程,是全面反映拿破崙及其帝國曆史風貌的大型文物展,具有極高的歷史性與藝術性。

展覽運用了集創新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爲一體的展示方式,使不同的參觀者均可沉浸到這一在歐洲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人物的生活經歷中。展覽曾在華盛頓博物館、凡爾賽宮等世界多個著名博物館巡展,此次在津展出,得到天津市2014年度“高端演出、高端展覽和公益文化普及活動專項經費”的支持。
據悉,爲配合展覽,天津博物館還將舉辦豐富多彩的配套活動:公益講座、文化沙龍、親子活動,以期提升展覽的廣度和深度,積極地爲中法建交50週年營造更爲濃厚、緊密的民間交流氛圍。(記者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