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二、積極適應新形勢、新要求,不斷查找黨員幹部聯繫服務羣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街道黨工委以創先爭優活動、黨的純潔性教育實踐活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爲契機,通過探索直接聯繫服務羣衆制度,成功破解了過去黨員幹部下不去、幹不好等問題,黨羣幹羣關係得到進一步改善,爲“幸福豐年”建設夯實了基礎、注入了活力。但與中央及市、區委的要求相比,在黨員幹部隊伍中不同程度存在着聯繫服務羣衆思想不端正、工作不密切、方法不正確、工作能力不強等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思想認識不足。當前,個別黨員幹部思想上逐漸偏離黨的宗旨,感情上逐步疏遠羣衆,成爲黨羣幹羣矛盾的主要誘因。二是工作方法不當。在做羣衆工作中,少數黨員幹部仍然沿用老眼光、老辦法看待和解決羣衆問題。工作方法簡單守舊,缺乏細緻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時常出現黨羣幹羣關係不和諧。三是素質能力不高。部分黨員幹部對不斷髮展的新形勢、新要求缺乏正確判斷,工作不知從何下手,深感力不從心,處於被動服務狀態,進一步拉大了與羣衆的情感距離。
三、立足實際,解決問題,探索黨員幹部直接聯繫服務羣衆長效機制
1.建立健全黨員教育培訓機制,激發黨員幹部聯繫羣衆的主動性。加強幹部理論學習,不斷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黨員幹部的思想,使黨員幹部始終保持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始終牢記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責任意識。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利用學習時間交流服務羣衆的心得體會,在交流中反思問題、提升認識,增強服務羣衆的主動性。經常聽取廣大黨員幹部聯繫服務的情況彙報,強化黨員幹部的羣衆觀念,從而主動做到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
2.建立健全聯繫服務羣衆的工作機制,提高聯繫服務羣衆的針對性。一是完善黨員幹部聯繫點制度。使每個黨員幹部聯繫一個社區,以點帶面,保持與羣衆的經常聯繫。包社區領導、科室每週不少於三次深入社區。通過聯繫社區居委會、信訪戶、困難戶、示範戶,建立溝通協調機制、扶貧濟困機制、服務引導機制。二是繼續加強黨員幹部接待羣衆制度。堅持和完善黨員幹部接訪、約訪、回訪以及定期信訪接待制度,積極落實區委、區政府領導關於幹部接待羣衆制度,每名科級以上幹部輪流在綜合服務大廳接訪,通過親自接待羣衆,更好地掌握真情實況,從而有針對性地維護人民羣衆的切身利益。三是堅持黨員幹部與困難羣衆結對幫扶制度。處級領導幹部率先垂範每年幫扶困難家庭,每名黨代表、人大代表分別聯繫幫扶5名羣衆。通過一系列幫扶行動切實保障困難羣衆的基本生活要求。
3.建立健全激勵評價機制,調動黨員幹部提升服務羣衆工作能力的積極性。一是改進黨員幹部考覈辦法,把羣衆公認程度作爲幹部考覈重要內容,在年終考覈上,以人民羣衆的滿意度,作爲考覈的重要依據。二是要創新激勵方式。推行羣衆滿意評選活動,挖掘培養先進典型,營造學習先進氛圍,使聯繫羣衆實效明顯的黨員幹部得到社會的認可。三是明確聯繫羣衆的工作導向。對聯繫羣衆好、羣衆公認的黨員幹部,在提拔任用上給予優先考慮;對羣衆意見較大的黨員幹部給予通報批評。通過獎優罰劣的激勵機制,激發廣大黨員幹部密切聯繫羣衆的熱情。
4.建立健全監督約束機制,增強黨員幹部轉變作風的自覺性。一是完善羣衆評議機制,按照“先進不先進,羣衆說了算”的要求,通過年終民主評議黨員、下發調查問卷、設立意見箱、召開各個層面的羣衆座談會、居民代表大會等方式廣泛徵求羣衆意見,擴大羣衆的知情權、參與權與選擇權,把黨員幹部聯繫羣衆的效果交給廣大居民羣衆去評判。二是加強黨員的跟蹤考察,定期進行黨員的黨性分析,及時發現聯繫羣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督查改進,建立健全監督約束機制,使得黨員聯繫羣衆、服務羣衆成爲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