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清風拂面來百姓笑顏開
——羣衆切身感受作風轉變帶來的溫暖
天津北方網訊:黨員受教育、幹部轉作風、羣衆得實惠。
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一場思想洗禮、作風轉變、凝心聚力的築基強基行動,在津沽大地廣泛深入開展。
“領導幹部與羣衆走得越勤,羣衆的心離我們就越近;我們把羣衆的事當自己事,羣衆纔會拿我們當自己人、當親人。”這已成爲全市廣大黨員幹部的共識共爲。
“市委派來幫扶組,同吃同住同勞動。制定計劃逐項辦,村民期盼立即幹。健身廣場重擴建,增加器材把身練。公廁翻蓋美環境,糞便不存水衝淨。垃圾污水不亂倒,清潔人員日日掃。上下水道明暗鋪,飲水安全排水通……”
在靜海縣唐官屯鎮薛家莊村,村民們一邊傳唱着86歲老人薛盛山自編的順口溜,一邊爭先恐後地向記者介紹一年來村中的變化。“你看,我們村的幼兒園多漂亮,健身廣場也比以前寬敞多了。”村民朱永強說。“村裏現在不但路好走了,水也好喝了,那邊就是新建的淨化水站。”村民徐金成的臉上溢滿興奮。
在“上水平”活動中,在“雙五百”幫扶中,在六項惠民服務專項行動中,從鄉村到社區,從田間地頭到企業車間,從村民廣場到困難戶家中……各級幹部沉下身子、放下架子,進一步增強了羣衆意識,在服務羣衆的第一線體察民情、化解民憂,讓羣衆感受到市場環境、創業條件、幹部作風在一天天好轉,心眼裏認同、行動上擁護。
教育實踐活動是不是取得了成效,羣衆是否滿意、百姓得沒得到實惠是標準。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本市着力解決入托難、上學難、就醫難、養老難、學生午餐、校車安全等問題,打通服務羣衆“最後一公里”,人民羣衆享受到了一項項務實舉措帶來的便利。
近日,王女士來到南開區國稅局綜合服務窗口,辦理認證發票業務,走到ARM自助辦稅終端機旁,在機器上輸入納稅人識別號,登錄系統,點擊發票認證,選擇發票種類,按系統提示,將一疊增值稅進項發票放入掃描口,不到3分鐘,二十幾張發票認證完畢。“以前是人工認證,得拿着稅務登記證,月底辦事人扎堆,每個窗口排着十幾個人,認證一次發票得半個來小時。”王女士說。
北辰區雙口鎮後丁莊村,進村公路通往村內農業種植基地,一條2公里長、5米寬的水泥路呈現在眼前。村黨支部書記張立江介紹,這條路是在市政府辦公廳駐村幫扶工作組的協調幫助下修建的,改變了以往雨天農產品無法運出的狀況,已成了大家的“幸福路”。
“自來水通到家門口,今年就能開農家院了!”薊縣羅莊子鎮,63歲的李俊波大爺指着縣水務局幫助修建的水窖高興地說。
整改進行時,曬曬成績單。全市各單位在整改中抓深化,在深化中促整改,讓羣衆切身感受到了作風轉變帶來的溫暖。
2014年11月,市教育實踐活動辦、市糾風辦對基層站所和執法服務窗口進行明查暗訪時發現,市交管局河北支隊中山路大隊違法處理窗口條件簡陋、環境差,窗口外僅搭建簡易棚子,辦事羣衆無論是陰天下雨,還是數九寒冬都要露天排隊等候,人多時隊伍都排到了馬路上,百姓辦事不方便、有意見。
12月23日,當記者來到中山路大隊違法處理窗口時,這裏已經煥然一新:3間嶄新的屋子,分別用作違法處理、羣衆接待、羣衆等候,室內暖氣、空調、坐椅、桌子、飲水機、紙筆一應俱全,《試用一般程序處理交通違法行爲工作流程圖》、繳納罰款流程、所需攜帶證件通告……市民依法享有的權利義務和標準公開上牆,標明崗位職責,主動接受監督。
“針對羣衆反映的問題,我們立即整改,營房緊張,我們就把倉庫、裝備庫等辦公場所騰出3間;資金不足,我們自籌資金6萬元,黨員幹部加班加點,不到一週,就改善了窗口的服務設施。”市交管局河北支隊相關負責人說。
薊縣漁陽鎮東馬坊村,老黨員馬佔倉回憶,教育實踐活動期間,他針對部分村幹部爲民服務不到位的問題提出意見。幾天後,清晨6點多,村委會已經有幹部上班,“沒想到,提的意見這麼快就有了結果。”
治理文山會海、臨時機構和檢查評比氾濫問題,精簡會議28.3%、文件17.6%;治理“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問題,26個行業和部門制定出臺35套公共服務標準……解決“四風”問題貫穿始終,作風建設持之以恆,這份整改成績單沉甸甸。
實實在在的成效,百姓看得到、體會得到。2014年9月,在對全市教育實踐活動開展的羣衆測評中,總體評價“好”和“較好”的達99.67%,對解決“四風”問題特別是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評價“好”和“較好”的達99.66%。
“貫徹羣衆路線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廣大黨員幹部已把這句話牢牢印在心間。清風拂面來,百姓笑顏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