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一個城市的軟實力是特指依靠政治制度的向心力、文化價值的感召力和市民形象的親和力、發展模式的吸引力等釋放出來的無形影響力,是城市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多年發展,濱海新區的經濟規模、基礎設施等硬實力已具備雄厚基礎,在軟實力方面從政策環境、公共文化服務、城市文明程度、城市宣傳等方面都有長足進步。隨著2015年的到來,新區在軟實力方面如何提昇,從而叫響新區的品牌影響力,日前,記者采訪了本市的相關學者,談談在他們眼中如何推廣新區品牌。
-打造濱海品牌創造『濱海速度』
2014年5月20日,國內首個行政審批局——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正式掛牌,成立了近7個月,改革成效顯著,投資項目審批效率提高2倍,企業設立效率提高3倍,企業單辦事項用時提高4倍。審批人員減少了75%,使政府運行的成本極大降低,服務效率全國最快,創造了審批的『濱海速度』。
濱海新區成立審批局後,將發改委、經信委等18個部門的216項審批職責,全部劃轉到行政審批局直接審批,啟用行政審批專用章,從而實現了濱海新區『一顆印章管審批』,為審批服務提速奠定了堅實基礎。現在通過減少審批、整合職能、優化流程等改革,所有必要的審批都集中到一起,只需蓋一個章,新注冊企業井噴式增長,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
-優化政策環境增強吸引力
天津外國語大學天津國際發展研究院馮雷鳴教授向記者表示,進入2015年,濱海新區可通過優化政策環境,提高政府辦事效率,營造公開、透明、高效、便民的行政服務體系,推動投資與服務貿易、生活服務兩個便利化,建設服務型政府。濱海新區可繼續探索『容缺後補』式審批,讓審批進一步提速,服務效率進一步提高,打造真正的服務型政府,為企業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促進投資與服務貿易便利化快速推進,把新區建成投資者、創業者的樂園。
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叢屹認為,在濱海新區行政改革中,最大的亮點就是行政審批改革。新區政府在新一輪的開發開放過程中,應注重從政策層面和制度層面,創新改革方式方法,向改革要紅利。
天津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孟廣文則認為,天津濱海新區的設立是國家戰略,承擔著制度創新和應對全球化與經濟一體化挑戰先行試驗區的使命,因此,在發揮政府政策引導、經濟與服務支持的同時,應該充分發揮市場的自發調節作用,營造出利於企業發展與自主創新的自由寬松的環境,使天津濱海新區成為經濟充滿活力、技術與制度創新活躍的國際化、自由化、高工業化和生態化的北方經濟中心。
-加強公共文化服務提昇人氣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更是民生幸福的重要內容。在濱海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新區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不斷提昇的文化『軟實力』。2013年新區組織實施了7項文化惠民工程,包括文化設施建設工程、文化交流展示工程、『三館一站』免費開放工程、文化廣場『千百萬』工程、市民文化素質提昇工程、外來建設者文化服務工程和濱海『2191』電影放映工程,進一步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馮雷鳴教授認為,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全面提昇城市文明程度應成為新區提昇文化軟實力的三大抓手。
『新區要不斷完善和提昇文化館、圖書館、影劇院等文化設施功能;推動街鎮文體活動中心、居村書屋、文化室等全覆蓋,形成功能完善、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馮雷鳴說,新區還需進一步提昇文化軟實力,從現代公共文化服務、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構築宣傳文化人纔高地、全面提昇新區文明程度、打造新區特色文化活動品牌等方面著手,在資金投入、人纔隊伍建設、文化惠民工程文化體系建設等方面給予保障。
天津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孟廣文則表示,目前濱海新區具體的規劃問題主要是缺少為居民提供方便、可購買和多層次的社區體育和文化設施,如社區體育場館、圖書館等。就濱海新區層面而言,新區有泰達體育場、塘沽體育場,但其服務對象是重要的體育比賽,普通居民難以享受這些高級別大規模的體育設施。普通社區居民需要的是距離近、價格便宜、小型的、綜合和專業體育場館。
『在今後的城市規劃與建設方案中,應彌補社區體育和文化設施的缺失,為社區居民健康而宜居的生活方式提供條件。』孟廣文表示。
叢屹表示,目前新區文化形態方面是需要改善的,關鍵是形成一種良好的文化氛圍,這樣纔能吸引更多的人纔來到新區、讓新區有『人氣』。『目前新區城市建設、基礎設施建標准比較高,但生活配套,如科、教、文、衛等方面的配套還不足。這就需要新區管理部門,加大對高校等科研院所、對外交流機構等的引入,提昇區內的醫院、學校、文化設施等的水平。』
-以會議會展業為依托營銷濱海品牌
如何讓濱海的品牌叫響,從而凸顯濱海新區影響力的問題。記者了解到,在各種城市營銷手段中,會展業所帶來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明顯。2014年,新區累計舉辦各類展覽論壇近百場,參展觀眾達90萬人次,二者同比增長均超過28%,8月至10月更是成了『天天有展』的黃金季。
馮雷鳴介紹,如今,新區每年都將舉辦涉及裝備制造、科技通訊、生態環境、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領域的專業展會。其中,中國國際化工展覽會、裝備制造業博覽會、中國北方國際鋰電車及配套展、天津國際機械基礎件及零部件展覽會、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暨博覽會等已經成為新區特色的品牌展會。此外,一些國際性的會議和論壇也落戶到濱海。如『東北亞和平與發展濱海會議』,就成為國際社會認識濱海,以及濱海新區向外推廣的一個良好窗口。
馮雷鳴表示,應通過各種渠道大力宣傳濱海新區成立以來的突出成績,利用招商會、博覽會、宣講會、推介會等各種參會形式,利用全媒體手段推廣新區,宣傳新區,提高新區的知名度,特別是在海外的影響力。『目前,濱海新區吸引了眾多國內知名會展機構落戶。下一步,濱海新區可加大自辦展的投入,培育品牌展會。』馮雷鳴說。
叢屹則認為,要提高濱海新區的知名度,需要加大營銷宣傳。特別是在國際上,大力建立點對點,跨區域、跨國的合作關系,而通過國際性的博覽會或國際性會議是一個良好的推廣渠道,要努力地參與和發聲。
孟廣文表示,濱海新區在發展制造業的同時,也應發展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其中國際性和區域性會展業對平衡產業結構,活躍經濟,強化制度創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在環渤海地區會展業發展的基礎上,結合天津濱海新區發展方向,各主要功能區的特點,特別是自由貿易區國際貿易、物流、租賃、金融創新等功能基礎上,形成具有形成區域性和國際性的專業性會展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