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爲本市20項民心工程之一,舊樓區居住功能提升改造工程深受市民歡迎。然而,在老舊高層社區更換管線時,卻常常遇到“鄰居爲難鄰居”的事情,解決起來是相當棘手。在和平區小白樓街開封道社區有這樣一支自發組成的隊伍,他們用自己的力量推動着這項民心工程平穩前行。
坐落在和平區小白樓街的開封道社區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末,社區內共有3274戶、近萬名居民。今年4月,開封道社區迎來了居民期盼已久的舊樓改造。
老人呂嘉友,今年68歲,住在社區已有15年。他是小區裏的熱心人,社區活動、管理他都積極參與。和其他社區不同,開封道社區由10處老舊樓院和11棟高層住宅組成。由於年久失修,加上上下水管道都是鑄鐵管,用了十幾年,難免出現腐蝕、鐵鏽堆積、堵塞等問題。家裏的自來水常有異味,最要命的就是時常斷水。住在高層的呂大爺指着自家的水管說到:“去年年底停了將近半個月的水,我們這樓裏大部分都是退休的人員,有七八十的老人,從22樓下1樓接水去,摔那兒好幾個了。供水管子都堵了,一直水壓特別低,這次是徹底的維修,過去是哪漏哪補,又不少家拿水泥糊的,有拿布纏的,有拿塑料袋接的,有人裝修局部換的,可並不徹底。這次換完,像我們這歲數後半輩子沒什麼顧慮了。現在換完水流挺大的水流聲。”
雖說更換管線是不少居民的常年夙願。然而,在更換之初,卻常常遭到了低樓層住戶的反對。這種“鄰居爲難鄰居”的事情屢見不鮮,再加上是高層,各種管線更換時必須從上到下一戶不落,解決起來是相當棘手。社區居委會書記孫長庭回憶道:“有居民怕麻煩和裝完修涉及經濟損失的,有老年人子女不在身邊,搬動不方便的,就不想弄,還有閒置空房聯繫不上的,只要一戶不同意就沒有辦法換。”
盼了許久的舊樓改造因爲少數幾戶人家不同意陷入了僵局,這可讓呂大爺有些着急,二話不說,這位熱心人便加入了居委會組織的勸導志願服務隊,遇到家中需要拆改的居民,他們幫着一起幹,趕上施工停水他們便給那些行動不便的老人送飯,同時還幫着居民聯繫裝修隊。不少居民都被他們的行動所感動,居民朱女士說:“我說實話,看他們太累了,太不容易了,天天沒有鐘點,晚上還得各家去問,週日都不歇,挺難的。”
憑着一種韌勁,呂大爺他們的志願隊已經成功說服10棟樓門進行了改造,目前只差3號樓的一位住戶。昨天中午11點,呂嘉友和幾位志願者怕住戶出門不在家,便顧不上吃午飯又來到這戶居民家中做工作。
看着最後一戶居民也簽了同意書,呂嘉友很是高興,雖然這近一年來自己沒少跑上跑下,但看到大家夥兒受益是讓他最高興的事。
呂嘉友:“可能一開始不太理解,入戶進行勸導,給他解釋不太理解,態度上有時候並不是特別好,可是改完之後很多人對於過去的做法明顯有歉意,過去勸的時候有爭執,不高興、不說話,有點兒怨言,可是換完之後對這個評價都很好,像4、5、6其中有兩三戶給兒子預備的新房,一天沒住,整個都給砸了。現在改完之後見面都特客氣,大夥兒還是受益了。”
經過三年時間,作爲本市20項民心工程之一的舊樓區居住功能提升改造工程今年進入收官之年。目前,本市先後有1340個小區進行了提升改造,使310萬居民直接受益。來年,本市非成片舊樓區改造將全面啓動,我們也期待着能在社區大家庭裏涌現更多呂大爺這樣的熱心人,爲居民解決改造中的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