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近日,曾帶女兒來津就醫的河北邢臺人王志勇,在女兒離世3個月後,奔走於河北與天津,終於完成了女兒的遺願:把治病剩下的15.4萬元社會捐款全部歸還給了捐贈者。
2014年春節剛過,河北省邢臺市19歲的女孩王倩倩被確診患上白血病。巨額治療費花光了家中所有積蓄,全家僅靠父親每日打工30元工資維持生計。王倩倩輾轉天津等地求醫期間,得到了津城各界愛心人士的捐助。臨終時,她感激社會的關愛,囑咐父親一定要把剩餘善款歸還給那些好心人。
愛心讓苦難變渺小
媒體記者趙艷生:雖然王倩倩這樣的患者的故事並不少見,但我還是再一次被感動了。王倩倩困厄之時,社會公眾用無私捐助幫助她與病魔抗爭,讓我看到了在平凡、平淡的社會表象之下,潛藏著的巨大的愛心熱流。王倩倩讓父親退還剩餘善款,是他們對社會愛的回應和傳遞。
大學生翟娜娜:半年前我曾經給王倩倩捐過200元錢,前幾天當我收到王志勇退回來的錢時,我被這對父女的行為深深震撼。我覺得他們不僅是愛的接受者,更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傳遞愛、感恩和承諾,他們的行為讓我堅信愛的力量可以讓人生苦難變得渺小。
專款專用彰顯誠信
網友『含苞待放』:巨額的醫療費讓王倩倩的家庭陷入困境,毫無疑問,這個家庭需要錢。但是王倩倩臨終時要求退回剩餘善款,她的父親堅持完成女兒的遺願,這彰顯了這對父女誠實、守信的高尚情操。
濱海新區慈善協會張輝林:愛心人士捐款的目的是幫助王倩倩治病,將剩餘善款退還,不僅體現了這對父女的感恩和誠信,還體現了他們對於捐款人意願的尊重。他們的行為一定能打動、激勵更多人加入慈善行列。
善款應有二次分配
社會學家陳適宜:當今各種民間募捐和求助的信息時常可見,但大家所捐出的善款是怎麼花的?是否有剩餘?剩餘部分如何處置?這是一個我們必須面對的社會問題。我建議國家盡快建立善款二次分配機制,把善款最大化地釋放出來,去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律師王亮:民間募捐是對社會有組織募捐的有益補充,但目前民間募捐主要是自發行為,缺乏有效的管理,急需建立起陽光監管和二次分配制度,來保護民間慈善行為。只有這樣纔能真正做到讓捐助者更放心,讓受捐者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