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江蘇鹽城阜寧縣77歲的四肢殘疾麻風病人施小花,28年前收養了一名剛出生的女嬰,在艱苦的環境中將她撫養成人。如今,養女對麻風病養母不離不棄,甚至為照顧被別人嫌棄的養母,不惜丈夫離婚。『我不能放棄對我有收養之恩的媽媽,受恩思報是做人的本分。』22日,這名外表朴素的女子對記者表達心聲。
纔出生就被送人收養
1987年,施麗萍出生在阜寧縣的一個普通家庭。因為之前已經生下三個女兒,有重男輕女觀念的父母決定把施麗萍送給別人收養,幾經權衡,父親把她送給了自己的同學施叢恆。而施叢恆家有兩個男孩,於是又把施麗萍轉送給自己的姐姐施小花。施小花患有麻風病,住在阜寧縣殘老康復中心,從此施麗萍和養母一起住在這裡。
『孩子被送給麻風病人,我們一直不知情,我們曾經多次提出要看孩子,施叢恆說孩子生活的很好,不要去打擾她。』施麗萍的親生母親戴進蘭說,在女兒13歲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和丈夫見到了女兒,纔知道女兒和麻風病人一起生活,日子過的很艱苦。
『小孩送過來的時候,纔出生幾天,施小花從床上抱起她,殘疾的手沒抱住,孩子掉在了地上。』同住在康復中心的嵇紹高回憶28年前施小花收養女嬰的情形。
在施小花住的屋子裡,牆上掛著很多母女合影的照片。嵇紹高說,康復中心的老人都是看著施麗萍長大的,她從小就特別懂事,施小花四肢殘疾生活和生產都不方便,大部分活都被她一個乾了。
13歲學會給病人紮針
在艱苦環境中長大的施麗萍,不但早早就做家務和農活,還學會照顧康復中心的老人們。施麗萍說,這裡住的都是殘疾老人,從十多歲時就看到老人們相繼去世,心裡很難受,於是就想著辦法去幫助他們。
『院子裡有一個專門的醫生,負責為生病的老人掛水,但是他的一只手也殘疾,每次掛水都很不方便,病人要被紮好幾針纔成功,有的老人生病,眼看呼吸越來越弱,但是針卻一直紮不下去。』施麗萍說。
59歲的劉保亮是當時院子裡的醫生,殘疾的他給老人掛水確實很不方便,都是一只手拿針頭,看到經脈就紮,成功率很低。劉保亮說,他後來教施麗萍紮針,她很快就學會了,每次都是一針成功,那時她纔13歲。
為照顧養母捨棄婚姻
長大的施麗萍對養母的孝心,讓鄰居們稱贊不已。『她出去工作了,只要聽說養母生病了,總會很快出現在她面前。』鄰居董有蘭說,無論刮風下雨,施麗萍都是一個人背著養母去醫院,有時養母康復了,她自己卻累倒了。
女大當嫁,施麗萍將自己的婚姻和養母『捆綁』在一起。『別人給我介紹對象時,我提的要求就是要接受我的養母,我要帶著她一起生活。』施麗萍說,這樣的條件,難倒了許多人。
2011年,施麗萍終於組建了自己的家庭,丈夫同意她將養母接到一起生活。『我結婚了,母親非常高興。』施麗萍說,母親來住了一段時間後,公公婆婆便有意見了,後來關系越來越僵,她就決定離婚,回家繼續照顧母親,『我到現在還沒有將離婚的消息告訴她,怕她傷心。』
『她比親閨女還要親,我能活這麼久,都是受她照顧的。』躺在床上的施小花,這樣評價養女。
親生父母支持她贍養養母
『13歲那年,我們知道女兒的情況後,就把她接回家讀書。』親生母親戴進蘭說,因為施小花不肯過來,施麗萍在家只呆了一年,又回到施小花身邊。
戴進蘭說,女兒和養母的感情非常深厚,有一次她開玩笑問女兒,如果兩個母親同時掉在河裡了先救誰,女兒毫不猶豫的說先救施小花,『雖然當時聽了很傷心,但是想想我也理解了,那畢竟是將她養大的母親。』
施麗萍說,現在親生父母很支持她贍養的行為,他們為施小花專門請了護工,照顧她的日常生活,自己也會隔幾日回去看看親生父母,一家人生活的很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