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延遲退休改革“大考” 百姓四大關切如何迴應?
延退牽涉數億城鎮職工切身利益,存在明顯的不同利益考量和改革期待。延遲退休如何推進,首先需要解答億萬羣衆的關切。
--羣體化差異明顯,利益如何協調?
新華網發展論壇一項2萬多人次參與的調查顯示,如果2018年起實施延遲退休,超過92%的人反對。普通職工和重體力勞動者反對的主要理由是工作權力利益小,“想早拿養老金享受生活”等,而一些黨員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支持,仍存“特權階層繼續保有權力”質疑。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表示,贊成與反對延遲退休的聲音兼有,就要求政策制定要考慮對不同人羣的影響,根據社會不同行業設計彈性退休制度,解決好各羣體間的政策公平。
--費率高年限長,個人和企業繳費是否應該下降?
社會上有“月薪一萬,養老金繳滿30年27年才能回本”的說法,引發養老金“交的比拿的多”等質疑。
匡賢明表示,這一算法不對。經過精算,60歲退休,計發139個月,約合11.6年。領到這個月數就不虧,超過就賺了,與27年相去甚遠。但我國養老金單位繳費率偏高,政府財政支出偏低,對這一代人不公平,也對企業轉型不力,繳納稅費應當降低。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中明確提出了“適時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
--年輕人工作難找,老年人還延退,會不會對就業形成“雙向擠壓”?
目前,全國每年畢業大學生700多萬人,就業壓力年年遞增,再延遲退休,年輕人工作豈不是更難找?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表示,延遲退休牽涉廣泛,對年輕人就業有影響,但同時也減輕了年輕人供養退休人員的負擔。世界範圍內,英國、日本、瑞士等國的退休年齡都超過60歲,德國甚至達到67歲,發達國家的一些經驗可研究。
--從“計劃生育好,國家來養老”到養老不能全靠政府,是不是政府在甩包袱?
有網友表示:“30年前說‘計劃生育好,政府來養老’;20年前說‘計劃生育好,政府幫養老’;10年前說‘養老不能靠政府’;現在我們老了,說適時推遲養老計劃,我們怎麼辦?”
匡賢明等認爲,養老保險制度設計是政府、企業、個人三方共擔的機制。但目前政策制度設計中將機關事業單位基礎養老金替代率設置過高,導致支付壓力的產生,政府支出結構上應該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