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據美國《福布斯》雜誌1月26日報道,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上週末在上海交大發表演講《世界經濟新格局與中國的機會和挑戰》。在演講中他提及了目前世界經濟總體衰退的現狀和中國經濟的放緩。他迴應之前的中國崩潰論稱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持樂觀態度,但最近這5年的艱難困局將是關鍵。
以下是演講文本部分節選及部分現場問答內容:
6年時間全球經濟竟然還沒有從危機中復甦,2008年的一些問題到現在還沒有糾正過來。2008年進入了全球金融危機,全球市場崩潰了,但是問題要比我們想像的更嚴重,個人消費在某些發達國家基本出現了崩盤,在某些發展中國家也出現了這樣的情況。美國和歐洲出現了重大的房地產市場泡沫,私營部門的債務高企,泡沫崩潰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受到了巨大的衝擊。
增速肯定會放緩,中產階級崛起的進程會越來越慢。但最終中國最終應該還是能夠成爲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的,而像中國這樣的快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增長速度會和發達國家趨同。的確,新興經濟體的增長要快於發達國家,但增速也要遠遠差於預期,這是因爲發達國家的危機蔓延或者溢出到了發展中國家,也影響到了發展中國家的基本面。隨着中國經濟的走弱,大宗商品的價格還會進一步下滑。2008年金融危機使世界經濟陷入了困境,而現在甚至出現了第二輪疲弱。
這個世界真是困難重重,如果你後退一步看一看,你可能會很樂觀,從人類長期的發展角度來說,過去的二十五年我們看到了人類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尤其是普通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過去六年的經濟危機帶來的衝擊,比人們的想像要糟糕得多。有一位我很喜歡的經濟學家曾經說過:長期來說,我們所有人都會死去的,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得面對困難。
Q:相較於日本,我對中國是持有謹慎樂觀的態度,這種投資拉動模式的確是不可持續的。中國金融體系很大的一個問題點就在銀行。如果要推動民間私營部門參與,怎麼避免美國曾經發生過的銀行危機?
克魯格曼:首先要做一個免責聲明,我不是中國專家,我講的很多東西都是聽別人說的。中國應該採取措施避免出現銀行的崩潰,所有的國家都應該這樣。拉低經濟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債務融資。中國這些國有企業目前面臨着很大的壓力,地方政府也面臨着壓力。過去的一個月讓我看到了一件令人不夠樂觀的事,中國地方政府很大一部分的財政收入是來自於土地的出讓,這的的確確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這是有政府指令的因素。另外還有北京中央做的一些決定,地方上不一定完全的落實,這也是我聽別人說的。
而日本的秩序是比較嚴謹的,他們在落實政策方面問題可能會比較小一些,也可以參照日本的例子來拉動消費,鼓勵真正的私營部門參與是非常重要的。
Q:在2011年您在《紐約時報》發表過一篇文章叫做《中國經濟會不會崩潰》。而中國政府肯定也看到了您的這篇文章,從前年就開始在擠泡沫,從房地產泡沫到影子銀行和地方政府債務的泡沫。尤其是近期中國政府開始了一系列的“習李新政”,您從經濟學的角度判斷,中國的經濟危機風險是降低了還是增加了?“習李新政”對於未來中國的經濟會起到什麼作用?
克魯格曼:我想很多的人都認爲中國將會面臨很大的經濟困難,以前人們也有過這樣的想法,但是中國的經濟增長到現在沒有進行經濟模型的轉型,也沒有進入經濟困難期,我是挺驚訝的,但是一旦經濟危機要爆發會比你想像的速度快得多。中國現任的政府很有智慧,試圖阻礙泡沫的生成,現在的危險在於要戳破泡沫又會帶來人們恐懼的事情。
Q:歐美國家紛紛出臺QE政策,讓印度和中國這樣的新興國家倍感壓力,目前出現了很多非傳統的貨幣政策,您不覺得各個國家的非傳統貨幣政策之間應該有更多的協調嗎?
克魯格曼:我不覺得未來會有新問題,整個世界都有通縮的壓力,世界的貨幣政策整體來說還是太緊縮,所以任何國家如果能夠更積極地擴張貨幣政策的話,都會引導世界經濟走向正確的方向。有的國家出於某些原因不希望有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但事實上正是這些國家不採用量化寬鬆的政策才使得世界經濟的發展不能走向正確的方向。不管怎麼說,央行可以提高利率,賣掉一部分的投資組合當中的資產。有人捏造出了很多不進行量化寬鬆的理由,但是我對這些理由並不擔心,如果你真的預期歐美的貨幣政策會考慮到更小國家的利益,這樣想真是太天真了,我祝你好運,德拉吉和耶倫都有自己國內的問題要擔心了。
Q:2014年中國的GDP增長是7.4%,城鎮新增就業是1332萬個。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經濟放緩的情況下新增就業不減反增的,CPI也控制得很好。而且去年M2也增幅也比較大但錢都去哪了?是政府的調控水平很高還是其它的經濟學原因?
克魯格曼:跟我交流過的人沒有一個相信你們的GDP增長真有7.4%,中國經濟增長的確是給人印象深刻的,但7.4%不是真的。講到通脹在控制目標之下,這不是好消息,如果說通縮了城市就業率還在增長是好事,如果是真實數字的話就更好了,但我們還是不能肯定。但是我們要問的是現在是不是房地產的泡沫真的崩裂了?中國是不是進入了通縮?中國有沒有工具應對通縮和泡沫?答案既有是也有否,有的人說中國是有困難,但並不是特別的難,我不是唱衰中國,中國的經濟增長記錄真的是不錯,過去中國政府的經濟政策也值得稱讚。但我還是要指出中國經濟需要以更多的消費拉動爲主,這個轉型還需要加大力度,但是中國的經濟的確是在這幾年好過歐美。展望未來,二十年後我是看好的,五年內我還是比較擔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