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惠及本市200多萬60歲以上老年人的《天津市養老服務促進條例》於2月1日正式實施,這是我國第一部促進養老服務發展的地方性法規。爲了配合條例更好實施,本市民政、人力社保、衛生計生、規劃等部門均出臺了相應保障措施。
日間照料中心
提供四項服務
《條例》:區縣人民政府應整合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等資源,以街道、鄉鎮爲基礎,建設若干社區老年服務中心。社區老年服務中心應當整合社會資源,爲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餐飲配送、便利購物、醫療保健、心理關愛、應急救助、活動場所等服務。
市民政局局長曲孝麗介紹,目前本市已建成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站)1000多個,老年配餐中心和食堂358個。今年本市要深化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運營機制改革,拓展完善服務功能,重點對行動不便、空巢和失獨等老年人,開展呼叫服務、配餐送餐、醫療應急上門和生活用品便利店四項基本服務。全面進行試點工作,每個區縣選擇2至3箇中心作爲試點,每個試點每年給予9萬元運營補貼。
養老護理人員
可享兩項補貼
《條例》:逐步改善和提高養老服務人員的待遇。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爲養老服務人員繳納社會保險。本市按照規定給予用人單位繳納部分的社會保險補貼和用工崗位補貼。
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長於茂東介紹,凡養老服務企業招用養老護理人員,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的,給予2年的崗位補貼和3年的社會保險補貼。本市失業人員、農村勞動力、在職職工和普通高校學生參加養老服務培訓並取得初級職業資格證書的,分別給予培訓成本50%至100%不等的培訓費和鑑定費補貼。上述人員取得中級及以上職業資格證書,按培訓成本給予100%的培訓費和鑑定費補貼。鼓勵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爲養老服務企業輸送人員,並按規定給予職業介紹補貼。
養老機構老人
納入公共衛服
《條例》:支持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通過延伸服務、協議合作等方式,實現醫養結合,優勢互補。
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張富霞介紹,今年將繼續深化家庭責任醫生爲老健康服務。在河西、南開兩區試點探索基層醫療機構增設醫養護一體化病房,爲需要治療的社區慢性病老人提供醫療、養老、護理照料等一體化綜合服務。在此基礎上,協調相關部門放寬老年人基層醫保政策,吸引社會資本興辦醫養護一體化醫院,鼓勵社會辦醫機構開設醫養護一體化病房服務。把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全部納入公共衛生服務範圍,爲他們建立完善健康檔案,開展健康管理和臨牀服務,採取在養老機構內設立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方式,實現養老機構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100%覆蓋。
居住區要配建
社區養老機構
《條例》:住宅建設應按照規劃和標準要求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並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交付。
市規劃局將配合民政部門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老年人口分佈和養老服務需求狀況,制定全市和區域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規劃。規劃將合理制定養老服務設施類型、佈局和規模,實現養老服務設施的均衡配置、全面覆蓋。在居住區按要求配建社區養老院、老年人活動中心等,在居民小區,按要求配建託老所、老年人服務站等,凡未配建養老服務設施或配建不達標的,均不予規劃審批。市國土房管局在供地計劃安排上將主動向養老服務設施傾斜,針對各區縣實際情況,實施土地供應分類調控,確保養老服務設施用地充分供應、合理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