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開創“訂單班”,5年3000餘名學生保稅區就業;攜手創新創業中心,將政校企合作深入產學研用方面。日前,從保稅區召開的“保稅區政校企合作五週年工作會”上獲悉,五年前,保稅區管委會與天津職業大學先行先試,探索出一條政校企合作的發展之路,五年來累計爲70餘家企業輸送畢業生3000餘名。爲使政校企合作向產學研用合作方向全面提升和發展,昨天,空港經濟區創新創業中心與天津職業大學簽署了框架協議,雙方力爭在大學生創業、科技研發、項目在空港落地等方面展開合作。
“訂單班”五年爲企業解決3000餘名技能人才
2010年年底,保稅區管委會與天津職業大學共同簽署了《天津港保稅區、天津職業大學取消合作共建協議書》,正式開啓保稅區政校企合作序幕,併爲伊利乳業開辦了第一個訂單班。“所謂‘訂單班’,是由天津職業大學選擇部分在校優秀學生,爲天津伊利乳業公司‘定製’培養,根據企業需求安排教學課程和培訓計劃,當時,政校企三方還針對企業新建廠區和生產設備實際,共同制定了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教學計劃。”天津職業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隨後,採取到企業實習、見習3~6個月的磨合使用方式,企業與學生都滿意後,隨即成爲企業的正式員工,當年就爲該企業輸送技能人才500多名。
“此後,政校企合作的模式立即得到複製推廣,又先後與聯合利華、西飛機翼、阿爾斯通、應大等217家企業開展了‘訂單班’,進而又開發了‘頂崗實習’、生產性實習等合作形式,初步實現了多院校、多企業、多層次的融合互動。”保稅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五年來,僅天津職業大學就累計向保稅區企業輸送畢業生達到3000餘名,在此基礎上,本着教育與產業融合、學校與企業共振的思路,探索出一條政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區校結合、校企結合的發展之路。
政校企合作向產學研用結合方面發展
除爲企業輸送技能人才外,保稅區管委會還與南開大學開展了“圓夢計劃”學歷提升項目,累計爲300餘名職工圓了大學夢。建立了員工素質和技能提升培訓機構,累計爲150餘家企業開展員工素質和技能培訓5000多人次。進一步提升了企業員工綜合素質。“在爲區內行業企業形成技能人才培養鏈的基礎上,我們又在搭建教師、技能人員交流平臺、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素質教育拓展平臺、校企互通平臺上開闢了新的合作天地。先後有50多名教師到企業實習鍛鍊,與此相對應又聘請50多名企業技術人員到學校兼任教師。”保稅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建設以政府爲主導的行業企業與職業院校對接信息平臺,可讓雙方深入對方實際瞭解企業需求,進而實現定向培養學生,也意味着政校企合作進入良性常態發展階段。
目前,政校企合作正逐步向多領域、多層次、多渠道發展,會議上,還簽署了“天津空港經濟區創新創業中心與天津職業大學合作框架協議”。應大、體育中心、柯頓與職業大學簽署了校企合作協議。“天津空港創新創業中心天津職業大學技術服務中心”也正式揭牌。保稅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簽約雙方力爭在大學生創業、科技研發、項目在空港落地等方面展開合作,使政校企合作向產學研用合作方向全面提升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