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截至4日,中國大部分省份都已結束地方“兩會”,多地“兩會”披露的消息顯示,不少省份將藉助“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加速推進企業“走出去”。有專家指出,中國企業“走出去”,不僅有利於開拓海外市場,同時還會帶動地方經濟結構轉型,並給境外當地的發展帶來助益。
“福建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閩籍華僑華人遍佈海外,藉助這些資源讓企業‘走出去’是福建發展的獨特優勢。”福建省政協提案委副主任、原福建中旅集團董事長陳瑞曾說。
2015年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福建將積極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突出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
民營經濟是支撐福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力量,在福建省GDP中佔有較大比重。近年來,福建出臺多項措施,促進民營經濟加快發展,推動企業走出國門。
位於福建晉江的一家服裝針織公司,現在已經開始着手沿着“一帶一路”進行佈局。該公司總經理吳允堆介紹說,2015年公司將在柬埔寨設立廠房,投資近200萬美金,預計招工1000人。“企業從手工作坊的貼牌代工到現在打造獨立品牌、定點佈局海外市場,逐漸擺脫被動接受外來訂單的營運模式,積極主動地迎接國際市場挑戰。”
“中國企業藉助‘一帶一路’戰略‘走出去’,對於促進國內產業轉型,拉動成套設備出口大有裨益。”廈門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南洋研究院教授吳崇伯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辦公廳主任隆國強指出,中國企業“走出去”有利於將外部發達市場的先進技術、品牌渠道與中國本土強大的製造力和低成本相結合,抓住機遇促進結構升級,增強產業競爭力。
“當前全球正處於基礎設施建設的高潮期,‘一帶一路’沿線許多地區屬於新興經濟體,面臨大規模基礎設施的新建。基礎設施建設的全球化有利於中國出口結構的升級,也將促進新興經濟體的建設。”隆國強告訴記者。
位於河北省的一家光伏企業,已經積極參與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之中。2013年,該公司與阿爾及利亞一家電力公司簽約,合作建設了該國規模較大的233兆瓦光伏電廠,經過幾個項目的磨合後,2014年,該企業又在塞內加爾實施了境外第一個“單挑”的光伏電站項目。截至目前,該企業已在“一帶一路”沿線十幾個國家開展了相關業務。
該企業副總經理鄭小強介紹說,近年來企業一直在探索“走出去”的方式轉變。光伏企業要發展得更好,不光是要產品走出去,技術與服務打包輸出更要成爲行業的新常態。
在此前舉行的河北省兩會上,河北省省長張慶偉表示,2015年河北將借力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開展先進技術合作,推動優勢產業走出去。河北省商務廳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處有關負責人指出,企業走出去,政府部門要發揮好“有形之手”的作用,積極搭建橋樑,幫助企業邁好走出去的第一步。
“‘一帶一路’是中國構築亞歐經濟聯合體的偉大戰略,而河北是聯接亞歐大陸橋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聯接點。河北融入這一戰略,既是機遇,也是使命。”河北省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樑勇說。
不過,長期以來,海外政治局勢、招商政策、法律環境、市場條件等情況都是影響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因素,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風險並不低。
鄭小強介紹說,國內民營企業走出去必然將遇到各種困難與風險,但僅靠單打獨鬥很難渡過難關。他建議,民營企業可以嘗試與國外當地企業合作,藉助他們熟悉當地政策、法律、市場環境等天然優勢,來降低風險,在具備“獨立作戰”能力後,再尋求獨立發展。
“中國企業在走出國門的同時,還需在基礎設施、經濟貿易、貨幣、政策協調及人心相通等五個方面互聯互通,通過‘一帶一路’的合作讓各國共享發展機遇,從而實現區域共同發展。”隆國強說。 (記者周文其劉姝君高博)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