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狹窄陰暗的樓道裝上了扶手,社區坑窪不平的道路變得平坦,遮擋居民樓陽光的樹枝修剪了,污水橫流的下水井得到了徹底整治,原本居民來辦事轉不開身的居委會變成了一站式服務大廳……一年以來,在天津市紅橋區鈴鐺閣街樂安裡社區,這些變化正在潛移默化地發生,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又像悄然萌生的希望,在社區居民的心裡發芽。
『只有主動融入社區,零距離與居民接觸,詳細掌握社情民意,纔能有的放矢地開展好幫扶工作。』2013年8月,伴隨著天津市開展為期四年的服務群眾聯系社區工作,市財政局選派行政政法處處長姜玉軍和主任科員劉志軍,作為第一批乾部,組成工作組來到紅橋區鈴鐺閣街樂安裡社區。樂安裡社區是老城區,多數樓棟房齡超過40年,不少尚存的危陋平房連衝水廁所都沒有,道路年久失修、坑窪不平,遇到雨天,不僅居民出行非常不便,而且存在很大安全隱患。此情此景,讓工作組感到了時間的緊迫。他們深入樓堂裡巷、危樓平房,了解社情民意,僅在來到社區的第三周,便為七一大樓的六個樓門全部安裝上樓道扶手,還解決了道路坑窪、下水井污水橫流的問題。
由於樂安裡社區出口多,且周邊都是交通要道,不符合舊樓區綜合提昇改造封閉施工的條件,一直沒能納入全市舊樓區提昇改造計劃。通過和居民座談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工作組通過爭取市、區有關部門的支持,承諾達到舊樓區改造條件,爭取到了納入舊樓區改造計劃的機會。為了通過驗收,姜玉軍帶領工作組和社區乾部群眾走訪每個樓門,清除樓內外雜物。經過長達三個月的努力,樂安裡社區順利通過驗收,14棟53個樓門被納入了2014年的全市舊樓區改造提昇計劃,老舊社區重新煥發了生機。
『以前不少居民來這辦事看地方太小,擠不進去,想問的也不問就走了。現在五個辦公窗口都能接待,辦事又方便又快捷。』社區黨總支專職副書記孫學貴告訴記者,老居委會的辦公地點只有18平方米,7個人辦公,一次只能接待二三個居民,人多了只能站在外面。看到辦公環境制約居委會的服務效能的困境,工作組與街道、社區乾部研究解決方案,在工作組不懈努力下,如今的居委會工作環境煥然一新,五個辦公窗口同時開啟,一站式的服務縮短了居民辦事的時間。新增加的法律諮詢、老年人及特殊群體幫扶等項目,也拓展了居委會的服務項目,來這裡辦事的居民更多了。
在樂安裡社區,60歲以上老人佔到了社區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空巢老人還特別多。工作組一邊籌集資金慰問生活困難老人,一邊想辦法推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在社區設置了服務熱線,根據電話那端老人提出的困難,居委會安排志願者隨時入戶,開展日間照料、便民醫療和送餐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