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提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堅定理想信念,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加強高校思想理論建設,加強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征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理論體系和學術話語體系建設,進一步增強理論認同、政治認同、情感認同,不斷激發廣大師生投身改革開放事業的巨大熱情,凝心聚力共築中國夢。』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已經成為當今中國的一個重要政治理念、社會實踐和理論命題。中國夢是中國的現代化之夢,是一百多年來中國走向現代化的歷史在當代的延續。然而,不同的文明走向現代化的目標和道路必然有所不同,其階段性不同也制約著實現方式和手段的不同。世界上並沒有唯一的現代化道路,現代化也不等同於西化。雖然我們也在不斷地吸取西方文明和其他文明中一切有益的或積極的成果,如市場經濟、民主、法治、平等、治理等方面一些有益的思想資源,但這並不等於照搬照抄中國夢一定會體現為一種中國發展道路和具體制度安排上的『特殊性』,當然也不排除與其他『世界夢』和其他文明發展道路的『相通性』,而這種特殊性也就是中國的未來理想圖景和制度依托所塑造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價值與制度不僅是社會科學主要研究對象,更是一國發展道路或者一國發展模式的主要依托。社會科學的理論模式或者人類文明的具體形態的不同,其在很大程度上就體現為價值取向和相應的制度模式的差異性。
對中國這樣具有超大國家規模和獨特文明遺產的國家來說,應從自身的國情出發探索實現中國夢的中國特色現代化道路。一百多年來,無數仁人志士的前赴後繼,浴血奮戰,都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然而,諸如君主立憲、三民主義、全盤西化、極端國家主義等無數建國方案都以失敗而告終,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改革開放以來所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不僅成為一個統一的現代民族國家,而且通過建國後60多年的發展,初步實現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國際共進的新局面。現在,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正在通過穩步的發展不斷彰顯這條道路的社會主義特色,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不斷填實其中國特色,力爭在建國100周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既是中國夢的應有之義,也是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要求。因此,中國夢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夢,其中,『社會主義』體現了其價值取向,『中國特色』則規定了其文明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