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以破除“以藥補醫”機制爲突破口,整體推進濱海新區改革試點;構建京津冀衛生應急、疾病防控、綜合監督、醫療用血調配區域聯動機制;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成10個醫療服務聯合體,並試點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就醫模式;改善羣衆看病就醫體驗,不斷完善預約診療服務體系,推動網上支付掛號費、社區醫院爲患者預約大醫院專家號等工作,這些都是記者從昨天上午召開的本市2015年衛生計生工作會上獲悉的好消息。今年,市衛生計生部門將從這些方面入手,繼續改進醫療服務質量,爲羣衆提供優質醫療服務,讓患者舒心就醫。
驚喜1
一大批醫院新建、建成或投用
2014年,市第二兒童醫院和環湖醫院按計劃完成建設,新建成的第二兒童醫院將改變本市現有兒科醫療資源短缺的現狀,使本市兒童醫療服務體系佈局更加合理,滿足廣大患兒就醫需求。同時,2014年中醫二附院主體封頂,天津醫院創傷急救中心和代謝病醫院遷址新建項目啓動基礎施工,一中心、人民醫院、三中心、腫瘤醫院等醫院擴建項目按計劃實施。截至2014年底,全市醫療衛生機構牀位總數達到6.1萬張。
今年,市第二兒童醫院、醫大總醫院空港醫院、環湖醫院將陸續投入使用;天津醫院二期改擴建、中醫二附院遷址新建等項目將按期完成;人民醫院三期、一中心醫院新址、腫瘤醫院二期、中心婦產科醫院原址等改擴建項目也將於今年開工建設,將進一步增加本市的優質醫療資源供給。
天津醫院二期改擴建工程:
急診、急救中心頂層能停直升機
據瞭解,天津醫院改擴建工程共計16萬平方米,一期門診、住院及醫技樓建築面積共14萬平方米,已竣工並投入使用,正在建設中的二期工程爲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的急診、急救中心。該院急診、急救中心地上五層,地下二層。一層爲急診、搶救中心及CT、X光檢查等,建築面積2715平方米;二層爲留觀室、輸液室等,建築面積3065平方米;三層爲ICU及正負壓轉換病房,建築面積3065平方米;四層爲10個急診手術室,建築面積2415平方米;五層爲設備用房、手術室生活區。
地下兩層爲平戰結合使用,地下一層面積爲3015平方米,地下二層面積爲5320平方米,平時地下一及地下二部分爲停車場,戰時爲中心醫院、人員專業隊及裝備專業隊,人防區域建築面積爲6657平方米。戰時的中心醫院爲本市首傢俱備了醫院平時所具有的檢查、手術、住院病房等一般性醫療功能,具備搶救的一般條件。
爲了達到區域快速急救和突發事件應急急救的要求,該院在急診急救樓的三層設立了“地震、氣象、交通及120指揮中心”,在五層屋面設立了停機坪,且電梯直達屋頂,做到快速反應,縮短搶救患者的應急時間,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中心婦產科醫院原址改擴建工程:
新增病牀200張日均門診量可達1200人次
中心婦產科醫院東院位於和平區營口道146號該院舊址,東至西開教堂、南至營口道、西北至獨山路、西南至寶雞東道、北至西開教堂。該項目包括門診住院樓、婦科住院樓、實驗樓、助孕中心、後勤服務樓、污水處理站等,總建築面積爲280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築面積爲15000平方米,地下建築面積爲13000平方米。
地上建築包括門診住院樓、生殖助孕中心等,合計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其中新建門診住院樓位於醫院的東南側,主樓高約16米,爲一棟主體4層、局部3層建築,建築面積10468平方米,主要功能包括產科門診、住院、手術及超聲中心用房。新建生殖助孕中心位於醫院的西北側,樓高13.59米,爲一棟3層建築,建築面積4532平方米,主要功能包括助孕門診、病房、醫技用房、精子庫和婦產科研究所等。門診住院樓和生殖助孕中心2層和3層設置通道連廊。該項目建成後,該院將新增病牀200張,預計平均日門診量可達1200人次。
人民醫院三期建設工程:
急救綜合樓力爭年底封頂
人民醫院三期建設項目爲該院“急救綜合樓”工程,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之中。該工程總面積43200平方米,力爭年底封頂。工程投入使用後,將進一步擴大人民醫院急診、兒科、內鏡中心、放射治療等等學科的規模。使得該院整體急診急救接診能力、急難危重症患者搶救水平進一步提升。
中醫二附院遷址新建工程:
預計年底竣工明年中旬開診運行
中醫二附院遷址新建項目現已完成主體封頂,進入內部精裝階段,預計今年年底竣工、2016年中旬開診運行。該項目位於河北區增產道與紅星路交口,佔地106畝,總建築面積15.9萬平方米,牀位設置1500張。整個新建工程將分爲兩期,一期工程包括醫療綜合樓、中西醫結合兒童病院、醫療保障系統等,其中新建的中西醫結合兒童病院建築面積近1萬平方米,將有效緩解本市兒童“看病難”問題;二期項目包括科研教學樓、康復中心、治未病中心等。新中醫二附院建成後,將作爲本市8個區域醫療中心和3箇中醫醫療中心之一,進一步加強本市北部地區的醫療力量,使衛生資源分佈更加均衡,提供更加完善的醫療衛生服務,切實緩解本市羣衆“看病難”問題。
驚喜2
新區全面推行公立醫院改革
今年,本市將拓展深化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在總結泰心醫院改革經驗的基礎上,以破除“以藥補醫”機制爲突破口,在濱海新區整體推進改革試點工作。目前,濱海新區衛生局已經完成了該區13所公立醫院經費補償的基礎性測算工作,擬定了改革實施方案。
作爲本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全面實行以藥品零差率銷售爲核心的綜合配套改革。泰心醫院改革主要圍繞兩方面內容,首先是取消藥品加成,其次是實施基本醫療保險同步控制付費改革。隨着取消15%的藥品加成,醫務人員的工資不再與開多少藥掛鉤,而是與工作的質量、技術難度、平均住院日、患者滿意度等指標掛鉤。該院上調了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高難度心臟手術等醫療服務價格,降低了核磁等大型檢查價格,以技術難度爲例,醫生治療技術難度越高的病,績效等級就越高,獎金也就越多。
在實施醫保付費總額控制方面,根據該院之前三年服務提供情況和實際醫療費用發生情況,考慮醫療成本上漲以及基金和醫療服務變動等情況,測算出該院未來門診人次,醫保自付比例、佔全市醫保總額比例等數據,最終確定該院全年的醫保支付總額。通過總額控制,逐步建立以保證質量、控制成本、規範診療爲核心的醫療服務評價與監管體系,控制過度醫療及醫療費用過快增長,降低患者次均診療費用。
目前,泰心醫院的綜合改革試點取得初步成效。今年,本市將在濱海新區13家政府舉辦的公立醫院全面啓動綜合配套改革,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理順政府補償渠道,健全績效考覈體系,落實醫院自主經營管理責任,建立起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性的公立醫院運行新機制。同時,探索藥品二次議價、醫保總額包乾、醫師多點執業、公立醫院產權制度改革等舉措。
驚喜3
建醫療聯合體:提高基層醫院資源利用率
醫療聯合體:
1個三級醫院+幾個一級醫院縱向合作
今年,本市將在全市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在和平區、河西區等區縣建成10個醫療服務聯合體,並試點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合理就醫模式。同時,還將推動在區縣中心醫院建立醫學檢驗中心、影像中心,進一步優化就診流程,方便患者就醫。
目前,很多三級醫院都存在醫療資源緊缺與浪費共存的矛盾。因爲規模大、設備齊、專家多、技術好,一方面患者不管什麼病都願意到三級醫院看病,導致醫院裏人滿爲患,很多患者掛號難、看病難。作爲一級醫院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由於近年來的政策扶持,不但藥品價格實行零差率,醫保報銷比例也有很大優勢。因此,今年本市將充分發揮三級醫療服務網絡的作用,在發展三級醫院品牌、技術優勢,保持一級社區醫院基層網底作用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級別醫療機構的地域、輻射範圍,以三級綜合醫院爲中心建立醫療服務聯合體,優化醫療服務聯合體內診療流程,發揮功能和作用。通過建立醫療服務聯合體,提高基層醫院的技術水平和資源利用率,同時也讓三級醫院迴歸疑難重症患者搶救治療、專業隊伍教學培訓和學術研究上,提高優質醫療資源的利用率,讓疑難重症患者在三級醫院得到及時救治。
和平區醫療聯合體試點:
總醫院專家“坐堂”指導社區衛生中心
目前,醫大總醫院已與和平區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與和平區區內的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建“醫療聯合體”,並先期在和平區南營門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試點,逐步輻射至和平區其他醫療機構。
通過建立“醫療聯合體”,醫大總醫院將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派出專家,開展坐診、查房、帶教等工作,指導家庭責任醫生開展居民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人員也可到醫大總醫院進修,逐步提高社區醫療服務水平。同時,和平區將依託醫大總醫院成立消毒供應中心、病理診斷中心、檢驗中心和影像中心,藉助醫大總醫院技術和設備優勢,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檢查結果互認、醫療檔案互信、遠程會診互通,在滿足社區就診患者檢查、檢驗需要的同時,降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及設備成本。
“醫療聯合體”還將在貫徹執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基礎上,搭建醫大總醫院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特殊藥品“綠色通道”,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原有的基本藥物品種之外,根據患者需要提供治療慢性病特殊藥品送藥至社區的便捷服務。另外,“醫療聯合體”還將藉助醫大總醫院全科醫師培訓基地等資源,建立三級醫院與社區醫務人員之間常態化技術交流與培訓機制,爲社區醫生提供專業的繼續教育支持;醫大總醫院專家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定期進行健康講座等方式,指導社區醫生進行常見病診療、慢性病居家管理和健康干預等基礎醫療服務。
據醫大總醫院院長張建寧介紹,此次建立“醫療聯合體”是三級公立醫院與社區醫療機構縱向合作的嘗試,有利於更好地發揮區域醫療服務體系整體效益,逐步實現分級診療模式。今後“醫療聯合體”還將不斷拓展合作內容,使患者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即可預約醫大總醫院的專家號,實現預約就診、分時段就診,進一步方便居民就醫。
河西區醫療聯合體試點:
社區醫院“綠色通道”直達三甲醫院
目前,河西區衛生局與區內醫大二院和天津醫院兩家三甲醫院簽約建立了區域衛生協作體,開通檢查、化驗等“綠色通道”,在方便患者的同時逐步實現合理分流。
河西康復醫院(大營門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掛甲寺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友誼路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家區屬醫院已與兩家三甲醫院開展合作,來社區就診的患者如果需要進行CT、核磁、肌電圖、骨密度以及特殊部位的彩超、特殊的生化檢查等,都可以通過“綠色通道”到三甲醫院進行檢查,然後再根據病情回到社區繼續治療,使社區醫院百姓健康“守門人”的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有力促進了患者“小病在社區、大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合理流向。
驚喜4
京津冀協同發展:任何一地“血荒”可向其他兩地調劑
今年,本市將進一步落實京津冀疾病防控、綜合監督工作合作框架協議,實現重大疫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聯防聯控和衛生監督資源共享;建立區域間血液應急調劑和審批制度以及區域內血液質量控制和評價機制,統一標準、統一質量,保障用血安全;構建京津冀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區域聯動新機制,深化流動人口“一盤棋”機制建設。
據瞭解,本市與京冀兩地將建立區域內血液質量控制和評價機制,在無償獻血宣傳與招募、獻血志願服務、採供血信息共享、血液質量管理、血液保障與省級調劑、科研與教學培訓等6方面緊密合作,並建立區域間血液應急調劑和審批制度,有任何一地出現“血荒”可向其他兩地進行調劑。不僅如此,本市還將與京冀兩地通過聯網共享獻血信息,在三地範圍內實現避免不夠間隔獻血和不合格獻血者屏蔽;共享血液篩查信息,實現應急調劑血液的計算機直接識別,避免手工關聯入庫產生差錯。通過進一步加強三地間獻血志願者相互交流,將逐步實現三地間互通的志願者優先用血的照顧政策,逐步實現獻血者、配偶及直系親屬血費異地報銷、優先用血等互聯互認,提高爲獻血者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擴大獻血志願者隊伍。
今明兩年,本市與京冀兩地將進一步完善疾病防控一體化體系建設和協調管理工作機制,開展多領域的廣泛合作。同時,本市還將與京冀兩地協同應對跨區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聯合開展突發事件緊急醫療衛生救援。三地中任一方接到涉及或有可能影響其他方的突發事件信息,或所涉突發事件情況緊急、需要請求合作方支援時,由雙方聯絡員在第一時間將信息通報對方。
驚喜5
推動住院患者無陪護和營養包餐
去年,市衛生計生委積極推進住院患者無陪護和營養包餐制,並在三中心醫院、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天津醫院全面實施。今年,本市將進一步推動住院患者無陪護和營養包餐工作,探索護理員持證上崗管理機制,加快三級醫院營養科建設。2016年底,全市三級醫院單體建築或全院將全面開展住院患者無陪護和營養包餐工作,同時實現住院病區所有護理員持證上崗。
市衛生計生委正在通過舉辦護理員專業培訓班,爲全市醫療機構儲備護理人員。今後本市醫院要配備與規模相適應的醫師、技師、護士和廚師等營養專業人員,統一聘用負責基礎生活護理的護理員,逐步達到營養專業人員與牀位比不低於1:200。在此基礎上,市衛生計生委將進一步在全市三級醫院重點推進該項工作,到2016年底實現全市三級醫院單體建築或全院全面開展,配備與醫院規模相適應的醫師、技師、護士和廚師等營養專業人員,並統一聘用負責基礎生活護理的護理員,達到醫院、醫護、患者、家屬四滿意的效果。到2016年底,在全市範圍內創建10所“住院患者無陪伴和營養包餐示範醫院”,100個“無陪伴示範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