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重慶2月11日電(記者田文生)今天,重慶智庫發佈“十三五”中國經濟增長報告。報告認爲,“十三五”期間,國內經濟增長風險再現,實體經濟將遭遇困境,產能過剩仍將延續。
重慶智庫成立於2013年8月,是我國第一家以智庫冠名的社團法人。
該報告認爲,“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長率處於6.5%~7.5%的範圍內,經濟運行不過度偏離“7%”這個中心值,有利於在穩增長與調結構之間取得平衡,防止短期內經濟增速過快下滑和防範系統性財政金融風險;有利於市場主體逐步調整並適應新的宏觀環境,促進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提高;有利於創造相對豐富的就業崗位,爲新增就業人口和存量勞動力的轉崗提供選擇機會。
報告認爲,“十三五”時期,勞動力、資金、土地、流通、知識產權保護、准入等六個方面的高成本將挑戰實體經濟。解決實體經濟困境的主要措施有:一是減稅;二是鬆綁,放寬市場準入,放鬆各類管制,打破壟斷;三是優勝汰劣,自我清潔,利用市場倒逼機制,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和綠色革命;四是激勵創新,創新、工藝改進和技術躍進等途徑來獲得創新紅利。
重慶智庫首席觀察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彥斌認爲,實體經濟需要擺脫對房地產行業的依賴。房地產在我國經濟中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根據國際經驗,過度依賴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最終往往會形成經濟泡沫。因此,必須要通過產業轉型升級或者培育新興產業代替房地產行業。
報告認爲,“十三五”期間,化解產能過剩問題的首要途徑是增加有效需求,二是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防止社會資金在新興產業領域低水平重複建設。現代服務業在支持、改造、提升製造業方面大有可爲,政府應該進一步支持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