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酸菜,是北方冬天百姓飯桌上常有的菜餚。可是最近,遼寧瀋陽新民市張家屯和法哈牛兩個鄉鎮的村民卻不再敢吃酸菜了。原來前段時間,兩個鄉鎮的不少村民陸續出現了上吐下瀉的症狀。相關部門在調查後表示,是人們喝了大腸菌羣含量嚴重超標的自來水才導致的生病。
村民們認爲,水質之所以出問題,是因爲當地“大坑酸菜”惹的禍。那麼,自來水中的大腸菌羣含量爲何會突然超標,污染物究竟是不是人們常吃的酸菜呢?
在新民市張家屯和法哈牛兩個鄉鎮,記者看到,裝有自來水的運輸車正忙着給村民送水吃。雖然喝上了放心水,但提起前些日子集體拉肚的現象,很多村民還是心有餘悸。
新民農民:酸了吧唧的,吃完之後都趴炕上了,有的都掛滴流了,連跑肚帶嘔吐的,自來水通酸菜窖的管子可能壞了。
新民農民:俺家兩口人就是拉肚子。
記者:自來水喝起來味道怎麼樣?
新民農民:有酸溜的味兒。
新民農民:七個村子將近一千多人,光咱們村子就得將近一百多人。
記者:都什麼症狀啊?
新民農民:上吐下瀉,拉稀水。
記者:這個事情政府是怎麼處理的呢?
新民農民:政府說,誰有病的上鎮醫院去看病,一分錢不花。
記者從新民市有關部門瞭解到,受污染的水是來自新民市張家屯水廠。這個水廠主要爲18個村屯、5952戶、18142人提供飲水。對於自來水是如何被污染的?在採訪中,相關部門並沒有給出一個明確說法,但老百姓把矛頭都指向了一個地方,當地成片的酸菜坑。
新民農民:淹酸菜吧,個人的買的白菜淹酸菜,得那擱哪兒整,我給你說,這個自來水管道一般都在溝裏走,這個水說不滲誰相信呢。
新民農民:酸菜廠也醃,現在光咱們堡子光坑就得上千個。
記者:這個坑要整成什麼樣子,當地有規定嗎?
新民農民:沒有啊,只要這個坑夠長夠寬,醃酸菜,下里面就行,添完坑的話,那個水不就全都滲到地下去了嗎?
老百姓的說法是否準確呢?採訪中,法哈牛鎮的一位副鎮長也給出了同樣的答案。
法哈牛鎮副鎮長:我們開會的時候說,他這個管線漏了,完了冬天不是老百姓醃酸菜,管子漏,水壓力不穩,再一給水,它這個污水就進去了。
東北地區農村醃漬酸菜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而新民農村採用“大坑酸菜”發起於2000年。由於成本低、易操作,如今,“大坑酸菜”已成爲新民酸菜醃漬的主要手段。記者採訪時發現,僅新民市張家屯鄉張家屯村就有上百個酸菜大坑,路邊田邊都被挖的凹凸不平。
近些年,“大坑酸菜”從原料、環境等多方面一直受到社會關注。於是,此次羣體胃腸反應再次引發了人們對酸菜產業如何健康發展的討論。合理規劃是否有必要?在佔據新民市酸菜產量三分之一的張家屯鄉採訪時,一位鄉政府負責人卻告訴記者,當地發展“大坑酸菜”只能放任自流、無法規劃。
張家屯鄉黨委書記:你問我規劃,我說沒有規劃,因爲老百姓自己醃製酸菜,挖坑啥的,在這個地方醃製酸菜,你咋規劃啊,這個是人家的承包地,人家自己的地。你限制不了。
此次自來水受污染事件或許只是一個個案,但從當地“大坑酸菜”的發展現狀來看,這卻是個必然。“大坑酸菜”這種粗放的生產模式,沒有嚴格的生產標準、沒有合理的通盤規劃,如此發展下的產業勢必會帶來環境、食品安全等一系列的問題。今年遼寧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下功夫,引導農業由單純注重產量增長,轉到產量質量效益並重上來。那麼,如何讓當地酸菜產業長效良性的發展,這是值得相關部門思考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