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9歲的劉允墨都知道照顧生病的姥姥,我都17了,卻讓家裏操碎了心,出去後我一定不再惹是生非,好好孝敬我爸媽。”在押未成年人小葉在觀看了全國最美孝心少年的感人事蹟後,面對天津市靜海縣檢察院駐所人員再次流下了悔恨的淚水。這是該院在在押未成年人加強感恩教育中的一個場景。
近年來,該院爲積極挽救失足未成年人,在在押未成年人員中實施了旨在幫助他們“迴歸藍天”的專項教育工程,努力讓這些“走出去”的孩子別再“走進來”。
該院首先從幫助在押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善惡是非觀”入手。在釋法說理中引導他們換位思考,讓他們通過感受被侵害對象肉體和精神上的痛苦,認識到自己行爲的社會危害性。同時,將傳統道德教育與感恩教育相結合,通過《弟子規》的講解釐清他們的是非善惡觀,通過收看全國最美孝心少年展播等讓他們重樹自立自強的信念,使他們從內心自發地遵守監規、接收改造,也爲今後依法行事、不再重新犯罪打下思想基礎。
其次,是幫助在押未成年人及時解除入所後產生各種心理障礙。該院與在押未成年人父母、朋友和團委等社會組織建立幫扶組,根據在押未成年人不同的心理波動,通過親情電話、友情明信片等形式進行親情感化和友情鼓勵,使他們及時消除“被拋棄感”;同時,請團委婦聯等社會組織定期講解同齡人的勵志故事,及時消除他們與大牆外的“隔閡感“。在押未成年人小明深有感觸地說:我入所後灰心喪氣,一度想絕食,幸虧檢察官叔叔讓爸媽和我的好朋友給我寄來了安慰我的明信片,讓我恢復了生活的信心。“爲進一步提升教育針對性,我們在對未成年在押人員犯罪的主要特點和原因進行了歸納彙總後,就犯罪原因劃分了得不到父母關愛和社會認同而走向犯罪道路的情感缺失型、遇事容易衝動不考慮後果的衝動型、跟隨成年犯從事犯罪活動的盲目型等三種類型,根據不同類型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和‘有的放矢’。”該院分管領導張秀林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