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村支書(左)與幫扶乾部龐東明(中)、石岩(右)在一起。
利用曾經用於澆灌綠化帶的廢棄水井,解決了村民吃水難問題;清理村裡一條40多年未曾清淤的溝渠,解決了村排澇、灌溉困難的問題;修好一條1.75公裡的道路,這樣泵站維護就不用繞行楊北公路了……這僅僅是天津市政府辦公廳機關乾部下村幫扶成果中的幾件事。一年多的時間裡,北辰區西堤頭鎮韓盛莊村慢慢發生著變化。
一口井
解決村民吃水難
韓盛莊村東北方一間水泥房裡,一口360米的深井負擔著村裡半數居民的生活用水。很難想象,一年前,這裡雜草叢生,只有一口曾經用於澆灌綠化帶的廢棄深井。
2013年8月,市政府辦公廳機關乾部龐東明、石岩開始結對幫扶北辰區西堤頭鎮韓盛莊村。初到村中調研,在村東頭一條胡同裡,迎頭碰見幾個村民。『給解決解決水吧,都吃不上水啊!』看著村民們急迫的眼神,兩個人心裡一驚,現在還有吃不上水的村莊嗎?
經過仔細了解纔得知,雖然2008年韓盛莊村全村已經實施了管網改造,但全村2000多口人仍僅依靠一口老井,每天限時三次供水。夏天時因為用水需求增大,很多離井較遠的村戶家裡水流很小,根本不能滿足日常需求。
『水』成了幫扶工作中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調查村內原有的基礎設施,在與村支書趙興泉論證後,決定重新利用村東頭一口原用於澆灌綠化帶的荒廢水井。『當時想如果能將這口廢井連接到供水主管道上,既能節約時間和資金,又起到了緩解吃水困難的作用。』龐東明說。
當天,他們就將韓盛莊村的實際情況向市政府辦公廳相關領導做了認真匯報,廳裡領導對村民吃水難問題高度重視,籌措協調資金18萬元,對廢井進行了改造。施工期間,兩個人每天堅守在工程現場,協調難題,監督進展。15天的時間,就完成了1400米供水管道的鋪設工作。11月15日,村民們已經喝上了新井水。
一段渠
開出村民致富路
『村裡曾經有一條水渠,是灌溉的主要水源,同時在汛期起著泄洪的作用。』龐東明介紹說,他到村裡之後,發現這條水渠已經40多年沒有清淤,不但河道變淺,水質也差。每年冬灌時節,韓盛莊村的村民只能靠天吃飯,無法引溝渠水灌溉。
韓盛莊村全村共780戶,2050名村民。人雖少但村域面積大。全村4000畝土地,幾乎全部是基本農田,只可以種植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無法建設設施農業。同時,韓盛莊村以農業為主,全村人的主要收入來源,除了外出打工,就是村裡4000畝農田的收成。
『從2009年,我們村就一直想對這條渠進行清淤,可是清理一條淤積幾十年、4700米長的溝渠,資金缺口太大。』韓盛莊村支書趙興泉說,清淤的工作一拖再拖,直到2013年,兩位駐村幫扶乾部通過考察調研,最終協調資金,纔得以實施。2013年12月,由市、區、鎮三級財政共同投資290萬元,渠道清淤工作正式展開。通過近4個月的連續施工,2014年3月15日,一條河水清澈的水渠,展現在韓盛莊村村民的面前。『治理後,河道的深度由原來的1米增加到2.5米,大大增加了蓄水量。同時這條渠北通運東河,南接郎園引河,水道疏通後,對於泄洪有著重要的作用。』趙興泉說。從此,韓盛莊村的農民不再靠天吃飯,冬灌保苗的時候,有了充足的水源進行灌溉,可以說實現了旱澇保收。村民都把這條水渠叫作『幸福渠』。
一條路
築起全村安全通道
『幸福渠』上游的泵站可以說是村裡的安全衛士,2012年大水的時候,就是這個泵站保護了全村4000畝農田的收成。水渠修好了,泄洪能力提昇了,對泵站的維護也不能放松。『去年,我們新修了一條1.75公裡長的公路,將村內與泵站之間連接起來。』趙興泉說,這樣泵站維護就不用繞行楊北公路了。
一年多來,市政府辦公廳領導多次來村考察調研,最終協調資金308.6萬元,除了解決村民吃水難和村排澇、灌溉困難的問題,這條『安全通道』的鋪設,也溫暖著百姓的心。
讓村民生活得安心、舒心,是龐東明、石岩的願望。了解到韓盛莊村的實際困難,他們在村內創立了『慰問金』機制。通過和村乾部的協商,每年在春節和國慶節期間,組織慰問困難戶。『我們想的是讓更多的人享受這種關懷。』龐東明說,所以每次都會挑選低保邊緣戶或者因病致貧戶,並且設立規則『慰問不重復』,讓更多人享受福利。從他們進村幫扶開始,在春節和國慶節期間,共組織慰問12戶困難家庭,送去慰問金6000元,將市政府辦公廳的關懷與溫暖切實送到村民心中。
兩個人
成為全村知心人
說村裡話,吃村裡飯,辦村裡事,他們兩人堅持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帶著真情實感和深厚情誼,幫助解決關乎村民切身利益的問題。『我工作40多年了,下鄉還是頭一次。』龐東明說,自己和石岩一直在政府機關工作,對於農村工作可謂一竅不通。接到駐村幫扶任務的時候,兩個人毫無工作思路。在兩年的幫扶時間裡,如何考察調研收集第一手信息?如何協調爭取政策和資金為村所用?如何打造造血機制改變落後面貌?剛到村裡時,這些都成為他們絞盡腦汁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融入』,因為只有融入村集體,和村民成為一家人,聊起天、說起話纔不見外,收集到的信息纔不會有水分,乾起工作來纔不會拘謹。
駐村第二天,他們就隨村支書趙興泉深入到村裡走訪調研。一邊走,一邊問,一邊記錄,詳細了解了村裡的種植養殖、水利設施、收入水平等情況,實地查看溝渠、泵站、路面硬化、路燈亮化等基礎設施狀況。『我們就在村民的家裡,坐在炕頭上和大家聊天,認真了解村民家庭成員組成、年均收入、健康狀況,仔細掌握村民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及對村發展規劃有何意見建議。』
僅僅一周的時間,兩個人就走訪了近100戶農戶,收集信息150餘條,他們對信息進行了詳細整理,及時將掌握的問題向市政府辦公廳做了詳細匯報。如今,在田間地頭與村民聊天,已經成為他們的樂趣。村民們也把他們當作知心的一家人對待。一年半過去了,韓盛莊村也在慢慢發生著變化。在2014年北辰區『四清一綠』清潔村莊的評比中,韓盛莊村以99分的成績,在全區126個行政村中排名第一。(記者耿雅新攝影崔躍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