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從除夕夜開始,又到了市民燃放煙花爆竹的“高峯”時段。記者走訪發現,與往年相比,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少了,街道上掃不盡的炮皮少了,空氣中刺鼻的“火藥味兒”也少了。
這是《天津市煙花爆竹安全管理辦法》實施後的首個春節假期,市民們大多都能遵守新規,而且並非出於新規懲罰的威懾,更多的是出於環保意識的增強。
根據新規,除了禁止燃放區域以外,外環線以內的其他區域均屬於限制燃放區域,市民可以燃放的時間是農曆臘月二十三至次年正月初五和正月十五,每日6時至22時,除夕當晚可以延長至次日2時。也就是說,除夕夜延長至大年初一的凌晨2點,昨晚重新恢復到每天的6時至22時。
那麼,在可以燃放的區域和時間段,市民燃放煙花爆竹“定點”、“準時”嗎?記者發現,大部分市民都能自覺遵守新規。
除夕夜,記者來到華苑居住區,家住地華里的宋先生正在小區外的空地上放炮。他告訴記者:“雖然除夕夜可以燃放到轉天凌晨2點,但我還是晚上12點前就放了一掛,沒必要大晚上影響鄰居休息,現在大家環保意識增強了,自覺遵守新規的習慣也有了,經過媒體宣傳和銷售人員介紹,什麼時候、什麼地點能放,這些大家也都清楚。”
大年初一凌晨2點以後,已經屬於禁放的時間段,記者在梅江居住區走訪,已經聽不到鞭炮聲,只在早上6點以後,個別位置纔有零星鞭炮聲,而且大多是普通鞭炮,沒有往年那種“放炮如扔手榴彈”的“爆破感”。
大年初一下午,在位於南開區雅安道上的煙花爆竹攤點,銷售人員介紹說,生意比去年差了很多,大鞭炮和大中型煙花根本賣不動,往年主要是商家和企業買,今年人家都不放了,普通市民也就是買小型煙花和小鞭炮。
在採訪中,不少市民坦言,今年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除夕夜,小區裏不再是煙花爆竹先響、寵物狗狂吠、汽車報警器鳴叫的“聯動”場面,而到了初一早上起牀,打開窗簾後發現,小區內、馬路上煙花爆竹的碎屑比往年少了很多,空氣中不再瀰漫着“火藥味兒”,停在樓下的私家車也沒有被煙花爆竹“誤傷”,不僅讓空氣更清新,也避免了火災和人身傷害。
新規實施後的首個春節假期,天津的市民付諸行動,放炮的少了,但年味兒依舊濃,本市“限炮令”已經初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