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狹窄的山路上攀登,在泥濘的田野裡穿行,用雙手觸摸剛下過雨的田地,揉搓查驗即將豐收的莊稼……
這就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他牽掛著農民,關注著農村,謀劃著農業發展……
從播種到儲藏糧食安全始終是重中之重
(2014年3月28日,久旱的內蒙古赤峰喀喇沁旗迎來今年第一場春雨。牽掛著春耕時節?情的李克強總理在小雨中踩著泥水來到田間察看,蹲下抓起土塊仔細察看。他說,這也只有『十個水』吧,再能下一天一夜就好了。)
(2013年6月7日,李克強在河北省邯鄲縣裴堡東村察看麥收情況。他說,小麥是夏糧的主要品種、是填飽肚子的口糧,小麥增收不僅會使農民增收,也會使天下安心。 )
糧食是安人心之本。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解決好國人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
糧食是安天下之本。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產國和進口國之一,中國的糧食問題不只關乎本國經濟社會發展,對世界亦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糧食安全是生存之本。作為像水和空氣一樣的生活必需品,糧食已然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概念,糧食安全也早已超出了經濟安全的范疇。如果把13億多人的『飯碗』放到別人手上,不僅靠不住,也極易受制於人。
所以,2013年1月15日考察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時,李克強說,中國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誰也『背』不起,只有靠我們自己;2014年10月15日訪問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時,李克強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農業,始終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這不只是為世界減負,也是替我們自己著想。
所以,2014年7月4日在考察中央儲備糧株洲直屬庫時,李克強說,我們過去要求廣積糧、積好糧、好積糧,現在還要改革機制,做到買得進、存得好、賣得出,為國家安全做貢獻。
說到這裡,插播一個總理的『絕活』:咬谷粒。
(2013年11月4日,李克強在撫遠濃橋糧庫考察秋糧收儲工作時,抓起烘乾塔傳送帶上的稻谷仔細查看,並放入嘴中咀嚼,感受水分和品質。)
(2014年7月4日,李克強總理在中央儲備糧株洲直屬庫考察時,抓起一把存糧搓了搓,又咬開一顆谷粒品嘗後問道:『這糧食存了兩三年了吧?』工作人員點頭稱是。)
看看這『專業范兒』,總理不只是經濟領域的『好手』,農業領域也是行家。
抓好農業現代化這個『關鍵變量』
(2014年7月24日,李克強在德州陵縣德強家庭農場考察。他深入田間地頭,詢問良種選取,察看滴灌追肥,觸摸智能測土配方施肥電子系統,了解各種大型農用機械功用。)
(2013年11月5日一早,李克強來到撫遠縣紅旗村查看耕地深松情況。他說,發展現代農業,推進適度規模經營,現代大型農機纔有用武之地。)
農為邦本,農業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礎和支橕。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文明源遠流長,這是我們的驕傲。但在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征途上,農業現代化的步子相對慢了些,成了『短板』,這是我們正在面臨的挑戰。
在2014年12月22日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提出了一個嚴峻問題:兩個『天花板』在頂、兩道『緊箍咒』在身,農業靠什麼持續穩定發展?
答案很明確: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從依靠拼資源消耗、拼農資投入、拼生態環境的粗放經營,盡快轉到注重提高質量和效益的集約經營上來。
實現之路注定不簡單: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大,又要從外部導入現代要素,農業現代化的制約因素更多、過程更復雜,是現代化中的『慢變量』,更是『關鍵變量』。
但再難也要推進。因為農業現代化的狀況如何,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整個國家現代化的進程。
在黑龍江撫遠前哨農場考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進展時,李克強說,發展現代農業還得靠改革,特別是創新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這是關鍵,是重中之重,是龍頭。通過改革破解體制機制制約。
在山東德州陵縣『全流程』考察德強現代家庭農場時,李克強說,現代農業需要三大支柱:以農民自願為基礎,以現代技術為依托,以法律契約為保障。
最重要的是,農業現代化能實現『三贏』——既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又使農場主獲利,農民增收。
(2014年7月24日,李克強與德州袁橋社區居民圍坐拉家常。該社區70%為農民工,總理與這些『新市民』掰手指細數城鎮化好處。一位農民一口氣數出進城的6大好處,旁邊又有人補充了兩條。總理笑道,新型城鎮化就是要讓你們過上和城裡人一樣的好日子,今後會讓你們生活得更好!)
總理說了,農業改革最重要是讓農民富起來,農業現代化就是要讓農民過上好日子。有了這樣的好前景,好奔頭,農民就有了動力,農業現代化就有了活力。
跋山又涉水只為離得更近看得更真切
(2014年3月27日,李克強攀上陡峭的沙土坡查看赤峰市鐵南棚戶區全貌,鞋和褲腳沾滿塵土。李克強詳細詢問棚改進展,再次強調決不能一邊高樓大廈,一邊棚戶連片。)
(2014年1月27日,李克強在旬陽縣金坡村攀上陡坡,扒開土塊查看旱情。他說,對這樣的陡坡地,要下決心實施退耕還林,使生態得保護,農民得實惠。 )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
什麼樣的調查是正確的?最起碼要滿足三個條件:深入下去,摸清情況,解決問題。
要想知道土壤的成色,就要親自到地裡走一走;要想了解山區的實貌,就要親自爬上山坡看一看;要想看到群眾的真實生活,就要親自到他們的屋子裡坐一坐……腳上沾了塵土、泥水,纔能拉近心與大地的距離,纔能走進百姓心裡。
李克強就是秉承這樣的原則,用腳丈量、用手測量、用心考量,為自己的考察調研打上了求真、務實、高效的『標簽』。他在小雨中踩著泥水來到田間察看,抄起鐵鍬翻起泥土;他踩著濕滑的田壟,登上駕駛室,拽著扶手與農機手攀談,與他們一起細算成本賬收入賬;他彎腰鑽進低矮的棚戶小屋,感受他們生活的不易,感慨『不能再讓你們一下雨就提心吊膽了』 !強調『一定讓你們住上新房!下次我來看你們的新家』……
(2014年8月4日,雲南魯甸地震發生後,李克強總理連夜趕往震區。因道路中斷,李克強下車徒步5公裡,前往受災最嚴重的龍頭山鎮龍泉村。在濕滑山路上,總理不慎滑倒,他彎腰用泥水洗了洗手後繼續疾行。)
到農民中間去聽取他們的心聲
(2014年3月28日,李克強來到赤峰喀喇沁旗察看春耕備耕,恰逢一場春雨。他蹲在地頭對村民說:『春雨貴如油啊!』一位農民說:『這裡7個月沒降一滴雨了,這雨是您帶來的,好雨知時節,……』說到這兒,他卡殼了。總理笑著擺手:『不是我帶來的,不是我!是老天懂你們的心!』)
(2014年1月27日,李克強到安康旬陽金坡村看望留守兒童。在12歲的楊康家裡,李克強詢問屋子暖不暖,上學遠不遠,並撥通她父親的電話:『春節能回來嗎?家裡都好,請放心,一定要平安回家。』)
也許是因為在農村當過4年知青,與農民有過最近距離的接觸;也許是因為當過生產隊的大隊支書,對帶領農民脫貧有過最真切的體會。走上國家領導人崗位的李克強,對農民依然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
他曾在一次會議上,對與會各地方、各部門負責人動情地說:『我們多數人都當過農民,吃過農民的飯,即便不是,祖上也應該是農民。我們應該帶著感情為農民工作。』『我們以民之所望為施政所向,就是要努力把國家的事辦得更好些,讓人民群眾的日子過得更好些。』
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他在田間地頭與農民對詩,在土屋裡與農民話家常,在大樹下圍坐暢談致富,對農民『崔大姐』的願望念念不忘——過上『和城裡人一樣的好日子』。
因為這也是他,一個大國總理,多年的夢想。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將依然活躍在祖國各地的田間地頭上。
而田間地頭上的『總理style』,也將『火』在人民心裡。
最後,再奉送幾張他與他們相視開懷的圖片。我們願意看到更多這樣的情景。
(在赤峰太平莊村民溫樹成家中,李克強細問低保、養老保險有多少,怎麼領。溫樹成說,這些錢當地會打入卡中。李克強問:『我能看看這些卡麼?』察看後李克強叮囑:這些卡很重要,要收好!)
(2013年7月9日,在南寧壇良村村口大榕樹下,李克強和村民們圍坐在一起。大家爭相反映,現在家門口打工門路比過去多了,但用水、通路還有困難,住房和農村環境也希望有改善。李克強說,大家一起努力,日子就會像大榕樹一樣枝繁葉茂。)
(2014年7月25日,李克強來到德州景津公司,得知員工大多是當地農民工,他說,大家從小塊地走出來,乾上了大工業,是新產業工人,既長了本事,創造了價值,也增了收入。要大力發展這樣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帶動更多農民就近就業,在城市安居和發展。)
(2014年1月26日,李克強到陝西省商洛市鎮安縣雲蓋寺鎮移民安置社區看望群眾。初一小女孩江欣桐擠到總理面前說:『李爺爺,我給您寫了一封信,還有一枝花。』總理接過花,拆開信說:『謝謝你,我回去後給你回信。』江欣桐說:『爺爺我能抱一下您嗎?』總理說:『沒問題!』)
(2015年2月14日,李克強為過年返鄉農民工衝泡方便面。他將泡好的面端給返鄉農民工吳奇,對在場農民工說,這是家鄉的味道,召喚你們盡快回家。國家正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進度,讓西部進城務工人員盡早就近就業。)